第 1163 章 查出端倪 (第2/3页)
路啦!”
赛哈智听到这个消息,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一边迅速地向上攀爬,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按照军规,丟城失地,可是杀头之罪啊!
他们怎敢擅离职守?”
这个问题不仅让赛哈智感到困惑,就连朱樉也挠破了头皮,苦思冥想了半天,却始终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若是放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年间的卫所兵,士兵不战自溃、弃城逃跑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那个时候,由于土地大量被兼并,大明的卫所制度已经彻底崩溃,名存实亡了。
卫所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宛如将官一人的奴隶一般。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有闲心去为朝廷和老朱家卖命呢?
因此,屯田制度一旦遭到破坏,军户的大量逃亡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毕竟,人们都需要生存,当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时,逃离困境便是他们的本能选择。
然而,尽管如今正值大明军事实力的巅峰时期,拥有百万之众的明军,却依然难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在这个看似强大的军队中,大规模叛逃这样的稀罕事虽然很少发生,但即便在战场上,他们也很难遭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军战斗力的逐渐下滑呢?
答案就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洪武二十三年,以李善长为首的“胡党之狱”爆发,这场大案牵连甚广,众多功臣宿将都被卷入其中。
紧接着,洪武二十六年又发生了“蓝玉案”,这两起大案犹如两把利剑,无情地斩杀了大量军中的上层和中层骨干。
“胡蓝之狱”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让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将领遭受牵连,更使得明军的将领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断层。
而这,也正是老四朱棣在邱福全军覆没之后,毅然决定御驾亲征、五征漠北的最大原因。
因为他深知,此时的明军已经面临着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