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137 章 李文忠的决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 1137 章 李文忠的决断 (第1/3页)

    李文忠和沐英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李文忠的政治敏感度极高。

    这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使得李文忠在洪武时期那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历经无数次的惊涛骇浪,却依然能够稳如泰山、屹立不倒。

    当沐英的目光还仅仅局限于云南,密切关注着元军的一举一动时,李文忠早已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播州,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

    像杨氏这样的家族,在当地百姓心目中不仅享有崇高的威望,甚至还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号召力。

    那么,播州这个地方,名义上虽然属于大明的版图,处于朝廷的管辖之下,但实际上呢?

    朝廷所下达的政令,必须要经过杨氏家族的首肯,并且还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才能得以顺利推行。

    同样,朝廷每年从播州一地征收的赋税,也需要与本地最大的地主——杨氏家族进行协商后才能确定。

    如果杨氏一族在赋税问题上坚决不肯做出任何让步,那么朝廷恐怕连一粒粟米都难以征收上来。

    更为糟糕的是,距离播州最近的一所卫所——平越卫,竟然驻扎在福泉城,而平越卫与播州当地之间,竟然相隔了将近六百多里地!

    这一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意味着一旦播州地区发生叛乱,远在南京的朝廷,至少需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播州当地的详细情况。

    李文忠作为一位在沙场上征战多年的老将,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局势做出了如此判断。

    然而,令李文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播州之乱,其发展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场叛乱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6年)杨应龙公开举兵反叛开始,一直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大明的朝廷才对西南地区的局势有所反应。

    而此时,万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下旨调集八省军队合力,对播州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围剿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