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48章 绑架商人,国债设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48章 绑架商人,国债设想 (第2/3页)

  只要朝廷控制好开放的速度,以目前的效率,五十年内都不可能修完的。

    但是总有修完的时候,即便是修补、维护等,那也耗费不了多少的,到那时怎么办?

    看着众人疑惑的神色,崇祯继续道:“朕想到了一个方法,开放国债,顾名思义,就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以……”

    正准备继续说着,崇祯忽然发现群臣的脸色有些难看,好奇问道:“你们这是什么表情,是不认同朕的做法,还是认为不可能绑定?”

    “陛下,您这个想法很好,但不太现实!”

    毕自严沉声道:“这种做法,历朝历代都有,但都失败了。”

    “哦?你是想说债台高筑呢,还是想说汉顺帝、汉桓帝,或者说安史之乱的借商令?”

    毕自严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众人也是一脸的疑惑,既然皇帝能点出这么多史料,那就是有所了解的,怎么还提这个方法。

    战国末年,周郝王为联合六国抗秦,向洛阳百姓和富商借银子,但战争失败了,无力偿还,只能躲进高台,形成了债筑高台的典故。

    东汉顺帝时期‌,为应对地震和匈奴叛乱,下诏‘贷王、侯国租一岁’,即以诸侯国一年地租为抵押借款。

    汉桓帝时期‌,对羌作战时采取‘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为军饷,大致意思就是扣减官员俸禄和借贷诸侯半数地租,后用皇室私库偿还。

    刘宋文帝时期‌,为对抗北魏,向富户和僧尼强制借银子,大约为财产的征收两成半,承诺战后归还,但最终未兑现。

    安史之乱时,朝廷没有银子了,唐肃宗计划向富商借超万贯的闲置资金;

    “朕来说说历史上的这几个案例吧,首先周郝王,当时的周王朝实际统治地域就是洛阳周边,借款对象局限,更像是君主私债,以及汉桓帝用私库偿还。

    这两者都是发行主体不明确,君主、国家分不清楚。

    主体都不清楚,明明是救国的,为什么找君主要,没道理吧!

    其次,都是临时性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