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驾崩 (第2/3页)
城中感染者众多,哥哥需要重新研制出抑制药物。”
否则百姓没等到解药来,就死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植物入侵。
……
上天怜悯,不久后叶榆城就下起了雨,气温微降。湿漉漉的空气中,香火气依旧旺盛。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停下来。
左右等的时间还长,苏希锦深刻反思,总结这次“时疫”的经验教训。她重新制定入境规则,规范入境条件,禁止携带不明动植物和种子,防止植物入侵等等。
庆丰二十二年春,前去暹粒寻找解药的医官、将士满载而归。他们带回来一车车草药以及该种草药的种子。
现成的草药被华痴拿去入药,剩下的种子则被官方统一种植,等到第二批出来再入药。
因着魔鬼花的前车之鉴,苏希锦对此次种植格外重视。每日派将士十二个时辰轮流值班,不得有一丝懈怠。
庆丰二十二年夏,第二批草药统一收获,并成功入药。到了秋天,叶榆城时疫患者减少了一半。预计再过一年就能消失干净。
然而时疫没了,时疫留下的后遗症却触目惊心。那些感染了时疫的人,身上无一例外留着丑陋的疤痕。
男子还好,毕竟不以外貌论处。而女子则下半辈子尽毁。
苏希锦对此感到深深无奈,她能管得了时疫,却管不了人心。只能无力地在城中倡导:“注重内在美”,“靠人不如靠己”,“不以相貌论人。”
此举虽改变了一部分风气,然收效甚微。
……
苏希锦在叶榆城只呆了一年多,就被召回京。
庆丰二十二年冬,高宗周武煦驾崩,谥号宣睿帝。全国大丧,哀嚎遍地。
此时叶榆城的时疫管控、治疗都已接近尾声,进入收尾工作。苏希锦当时正在巡街视察,听到消息时,眼睛一酸,泪流满面。
那个曾经摸着她的头,笑喊“小丫头”的男子去世了。
那个曾经纵容着她,与她一起唱双簧,戏弄百官的男子,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个曾经夸她勇敢聪敏,为她开先河,违背祖制,支持她一切不切实际幻想的千古明君,溘然长逝。
她痛哭流涕,下了马车,当着街朝着皇城的方向三拜九叩,长跪不起。
“起程,回京。”
纵使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她也想离他更近一点。
庆丰二十二年冬,宣睿帝入葬皇陵,无一人陪葬。开创了陈国皇帝永不殉葬的先河。
他这一生来时锦衣玉食,去得风光荣耀。
庆丰二十三年春,苏希锦平疫回京。
后七日,新皇登基,改国号为永昌。
新皇登基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废除丞相制度,创建内阁。封太子太傅韩韫玉为门下侍郎,集贤院大学士,即内阁首辅。
二是开创女子科举制度,从今以后,女子可与男子一般,入朝为官。
两道圣旨后,民间沸腾,有女儿之家,也逐渐重视起女子教育。
苏希锦被封为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有内阁末辅之相。然她以想外任的理由辞谢。
水满则溢,盛极必衰,一门两辅,何等风光又危险的事!
坊间曾传闻先帝驾崩前拉着新皇之手,言韩家世代忠良,叮嘱其重用韩家,且不可猜忌,心生隔阂。
无独有偶,陈开国帝也曾对先帝说过同样的话。
苏希锦原本以为只是传闻,如今想来却是事实。
……
一次早朝后,苏希锦被新皇特意留下。
“苏爱卿,”新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朕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陛下且说。”
“此不为国事,而乃家事。”新皇幽暗的眸子里划过几多担忧,“自先帝去世后,太后将自己关在景福殿,不思饮食,不踏出房门半步。朕心甚忧,想请爱卿开解一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