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9章 回京(五)她胡汉三回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9章 回京(五)她胡汉三回来了 (第2/3页)



    “是是是。”

    “等等,回来。你将老夫人寄来的山货拿与苏大人,无意透露钟参军曾来过府上。”

    如此,苏大人明白后,必能领他的人情。

    ……

    岭南由特贫步入贫困,逐渐往温饱而去,苏希锦忙得脚不沾地。此时她已得到陛下要重查当年之案的消息,心情愉悦。却逢下人来报,修好的河堤决堤,请她速速前往主持。

    京城,历经数日审查,三年前疏杏诗案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陛下闻之震怒。

    如当初定罪一般,如今翻案之顺利,可以说得上畅通无阻。证据仿佛准备好一般摆在刑部面前,诉说着苏希锦的冤情。

    “当年下官曾私下闻得苏通判劝告窦大人:说写史当记实,探寻过去,反鉴自身。哪怕是一个字,也不可错。”

    窦大人道,’我们非史官,只是编写书籍而已。大人既知道,何故为此得罪于陛下?’

    苏大人苦口开解:’功过自有后人说,咱们的书并非写给陛下一人看,还是写给天下文人和后代百姓看。只有真正的历史,才能反映事实,照亮前路,起到反躬自省的作用。再说陛下宽宏大量,励精图治,岂会因此事心生芥蒂?’”

    福宁殿内,新科进士邵钰向陛下诉说着当年之景。

    “前后并不存在窦大人所说的诋毁先帝。微臣以为,苏大人清廉端方,既说功过自有后人评,便不会作出私下诋毁先皇之举来。”

    周武煦翻看着刑部呈上来的供词与证据、证物,面色铁青,“此等重要之事,你当年怎的不说?”

    邵钰跪地请罪,“微臣无能,当年事发,微臣曾写了证词递于刑部,不知为何没到陛下跟前。”

    为何?自然是被人隐瞒起来了。

    当年之事,证据确凿。御史台乃至三省六部之人,不约而同请旨降罪。从案发到定罪不过三日,根本来不及反应。

    “欺压百姓是假,亲笔手书是假,到底什么是真的?”

    什么都不是真的,“来人,拟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惠州通判苏希锦,端方正直,忧国忧民。然天纵妖娆,为小人所构陷。朕深觉愧疚,特复其原职,赐……”

    今日当值的乃翰林学士顾大人,听得官复原职,只见他手下笔尖一顿,“陛下,大理寺少卿如今已有牟大人任职。”

    “如此……”周武煦眉头微紧,想了想,大开金口:“那就封为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三品,一部之副手,实打实的重臣实权。陛下不官复原职了,而是另外给她升职加薪?

    顾大人心下迟疑,小心提醒,“陛下,苏大人能力卓绝,政绩突出,臣亦敬佩也。无奈其年纪轻轻,至今未满双十,为官短暂。古来六部要臣,莫不是为官数十载,不惑之年方才升任。陛下封苏大人户部侍郎,本是皇恩浩荡,怜她小小年纪受苦受累。可不免引得朝臣不满,人心不齐。”

    当今天下,除了管理钱庄的刑部侍郎谢卯寅,和尚书左丞韩大人年纪轻轻入主要职。谁不是熬了一二十年熬上去的?

    此二人家世渊源,有才有貌有能力,自然与别个不同。

    贴身侍奉的许迎年垂眸屏息。

    周武煦目光闪动,指尖轻点,眉骨高拢,这确实是个问题。

    “爱卿说得有道理,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下官以为,顾大人才学渊博,履历光鲜,政绩突出。陛下不妨在小步升迁的同时,赐婚、封爵,赏其母族。”

    当年苏大人补办及笄礼,陛下为其添妆。何等风光无限?无奈出了那档子事,婚礼自然也黄了。

    如果陛下能为两人赐婚,添妆,想必不仅弥补了苏大人,也安抚了韩大人。可谓一举两得。

    “爱卿此言甚是,那就封苏大人为户部郎中,兼崇文馆侍读学士,享双倍俸禄。封其母林氏为四品恭人。其父苏屯田官复原职。再有婚事,请钦天监择个吉日,遵循韩左丞之意,务必在今年完婚。”

    “是是是,微臣这就动笔。”

    “报,工部尚书吴大人求见。”

    吴庸?这会儿他来做甚?“请他进来。”

    “陛下,”一脚方踏入福宁殿,吴尚书就开口,“惠州传来急报,江水决堤,伤亡不知。”

    “什么?”周武煦皱眉,“怎现在……怎么回事?你且细细说来。”

    “说是兴休水利时,有官员贪图功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