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石油经济、战争 (第2/3页)
。才能确保美元的地位稳如磐石。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
一场旗开得胜的战争最终以被迫停战告终,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来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根据情报部门请报上所述: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西蒙秘密地飞到了沙特,去见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
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美国人这一招棋的深远心机并不了然,于是就一口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
走到这一步,美国人设计出的这个新型帝国渐渐开始显现出轮廓,这就是人类帝国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金融殖民帝国。美国人发现,比起当年德国人虎口夺食去争取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这种愚蠢做法来,更高明的办法,应该是通过让世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让他们把手财富交出来,而又不制造仇恨。要达此目的,没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办法了,这办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然后,像拧开自来水水龙头一样让财富滚滚流入美国人的口袋。
“全球化”不是历史必然,而是美国人的精心设计――这是全世界醒悟过后得出的答案。
为了实现这个大战略目标,美国需要推进全球经济的变化。以适应美国的胃口。首先要完成是全球产业大分工,即所谓的全球化。为了造势,更为了让美国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认同,必须有一种理论为其摇旗呐喊,为此,美国人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把它作为一种先导性理论。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开道。
要使全球产业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经济规律,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全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人认为它的优势就在于生产美元;另一块是全世界。
全世界的优势在哪儿呢?比如,华人。你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你的发展就只能借助这一优势。这理由简直让你心服口服,通过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就永远处在了全球经济生物链的高端,而像华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就别无选择地只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可改变地永远居于整个经济生物链的低端,其他国家以此类推。全球产业大分工就这样完成了。
由美国人作为一方,全世界作为另一方,由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美国人主导的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本质,从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达到14万亿的根本原因。
当然,美国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这种方式聚敛的财富,仅仅靠全球产业大分工是不够的。甚至再加上石油与美元挂钩也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美国不足以从世人手掠走那么多的财富,而这个手段就是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