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7 隆庆四年八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7 隆庆四年八月 (第2/3页)



    多亏前朝火器专家曾铣发明的延时炸药,朱载堉调整了火药比例,缩小体型,制作了类似手榴弹的火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炸药包是朱载坖给予提示,火器局制作而成的,但这个火包,完全是朱载堉独立完成的。

    多亏这些新式火器和足够的钱粮支持,西征到此为止是十分顺利。

    青海湖到敦煌的土默特残部,已经被剿灭。

    另一路大军也从嘉峪关平推到了卜隆基河。

    不出半个月,两路大军就可以汇合,前往哈密。

    而随着战事从草原转移到更复杂的山地,戈壁,明军火器的更大需要也暴露了出来。

    那就是火炮。

    弗朗机炮攻城,守城还可,但要拉着几千斤的大炮去戈壁滩,山地高原去打仗,确实很难。

    于是朱载坖把目光定在了虎蹲炮上。

    因为这个东西让他想起了迫击炮。

    从很多方面来说,虎蹲炮和迫击炮比较类似。

    但不是一种东西。

    朱载坖想要做的,就是把虎蹲炮变成简易的迫击炮。

    但在这个时代,得到射程不短,威力不小的迫击炮,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带有引信的手榴弹。

    二,更好的冶铁技术。

    为什么?

    因为简单来说,迫击炮的炮弹和手榴弹是有一些相似的。

    如果可以研制出带有引信的手榴弹,可以把它做大,变成带有引信的迫击炮炮弹。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虽然虎蹲炮体积小,轻便,两三个人就可以携带和操作,但是炮管太粗。

    炮管太粗就无法做出大的炮弹。

    但大明现在的冶铁技术,眼前大约有八厘米厚的炮管,也就是最薄的了。

    虎蹲炮很好,但还不够好。

    而且不能调整角度,后坐力大,威力小等一众问题。

    这一次西征给朱载坖提了个醒,需要迫击炮了。

    别的不说,大明日后从东南半岛找出海口,东南亚那个地形,传统火炮根本无法发挥。

    所以,迫击炮是大明未来必须的火器。

    一如既往的,朱载坖设计了绘图,功能,和大概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