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65章 大一统的功臣,三老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65章 大一统的功臣,三老制 (第2/3页)

到了阻力。并非是钱粮的问题,也不是百姓们不想自己的孩子上学,如今的粮食,已经不需要强迫孩子们小小年纪便进入田间劳动。即便是家庭穷困一些的,也完全能做到上午上学写字,下午耕地。”

    “这种情况,即便是当年有鱼盐之利的齐国,号称农夫可以驾车入城赶市的齐国,都无法做到。”

    “阻力,来源于三老制。”

    柳白神情有些凝重,更确切得来说,是有些复杂。

    这样的情况,让萧何都是为之一愣,表情古怪。

    三老制和学政,能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即便是在基层当过吏员,萧何也无法瞬间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成见太深了。”

    柳白叹了一口气,扬了扬那一封张苍呈上来的奏疏:“小学的设立,遭遇到的阻力,正是这些乡老。”

    “可他们阻碍小学,却并非是钱财之类的问题,而是.....民强则国弱。”

    说到这里,柳白当真是有些埋怨商鞅和始皇陛下了。

    前者,提出了弱民之论,是绝对适应于昔年天下争霸的情况的,也没有任何问题。可....推行的太好,在天下都深入人心了。

    后者,始皇陛下将大一统做的太好,这些乡老,无论之前是哪个国家,如今都拥护秦国,生怕再出现大乱。

    小学的设立,代表着平民能够接触知识,这些乡老认为,如果百姓们知晓了知识,就会不甘劳作,整日高谈阔论,甚至是幻想着进入庙堂,这对于国家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故而,即便是在县中开始设立小学,乡老们为了大秦,同时也带着点私心,开始‘筛选’学生。

    平民的学生不准进,官吏的儿子可以进,富商的儿子选择进。

    就这样的情况,是与柳白‘盛民’的政策方针背道而驰的。

    “如今乡老们抵制小学,即便是大秦书院的态度强硬,当地的官员有远见,开设了小学,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难以进入其中学习。”

    “更有甚者,小学都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