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起义军成不了事的原因 (第2/3页)
阶层,起义军也没有争取读书人的支持,要建立一个长久且稳固的政权,人才是万万不可缺失的。
他们可以用来建立一个新的官僚体系,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及治国理政。
打天下可以用武夫,但治理天下必须用读书人。
没有读书人和士绅阶层的支持,起义军注定成不了事。
老朱作为活生生的例子,照着他的路走,也不至于将士绅阶层和读书人推到敌对面。
哪怕再不喜欢,创业阶段也是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的。
看看老朱在当上皇帝之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俨然一副明君之相。
然而当他取得了天下,统治稳固之后,便向整个官僚集团、功勋集团亮出了屠刀。
这么好的例子就在前面,就是学不会。
也难怪杨轩觉得他们成不了事。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点,最重要的是起义军自身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首先、起义军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他们的目标往往停留在“均田免粮”、“劫富济贫”等朴素诉求上,缺乏建立一个新型、高效国家政权的长远蓝图和先进理论指导。
其次、小生产者意识,也就是眼皮子浅,目光短浅。起义军的领导层和主要成员主要来自小生产者,如农民、流民、底层士兵等,具有保守性、散漫性和平均主义思想,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容易满足、腐化,难以克服自身的弱点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
老朱当初在拿下金陵后,便斩了一大批人,严明军纪、安定人心,这是起义军没有做到的。
其三、内部矛盾和分裂,各支起义军之间缺乏真正的、持久的联合,甚至存在竞争和摩擦。
李自成麾下的大顺政权内部也存在权力斗争。
其他就是自然灾害和瘟疫这些问题,在起义军占领区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大明再烂,但毕竟存在了两百多年时间,统治深入人心,框架完善,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