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登基大典(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章 登基大典(2) (第3/3页)

治十八年五月即位),仁德旁敷,恩威并著,四海之内,咸蒙其泽。天不愁遗,皇兄龙御上宾,遗诏以朕嗣皇帝位。朕以藩服之身,获承宗祧,仰苛天地之眷,俯顺臣民之望,五内震惶,弗敢克当。然祖训在兹,神器不可久旷,恭奉皇兄遗诏,于今日即皇帝位,改元嘉靖,以明年为嘉靖元年。

    朕惟帝王之道,莫先于敬天法祖,莫急于安国保民。自皇兄宾天……

    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以来,水旱不时,灾意叠见,黎民困苦,朕甚闵焉……

    至于官常吏治,尤须整饬……

    府州(这里指明代设于地方府、州、县的学校)者,风化之原;农桑者,衣食之本。其令有司兴修官学,敦崇教化,使士习归正;劝课农桑,勿夺其时……

    凡此数事,皆今日之急务。朕虽不敏,愿与天下共守之。尔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翼,献可替否,以裨朕之不逮。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即位诏书的内容基本上固定为了三部分,首先缅怀先帝的功德,其次宣告继位的合法性,最后便是施恩天下。

    诏书宣读完毕,由锦衣卫校尉捧至云盘,从奉天殿出,经午门送至奉天门楼。

    楼上预设金凤(鎏金铜凤,口衔红绳),礼官将红绳系于红绳,缓缓降下,这便是“金凤衔诏”,象征皇恩自天而降。

    楼下有礼部官员跪接诏书,放入龙亭,由古乐仪仗护送,经驿站快马传至各省,府、州、县需设香案迎接,当众宣读,让百姓知晓新帝登基。

    诏书送出去后,鸿胪寺卿唱赞:“礼毕!”

    随即锦衣卫鸣鞭三次,乐师奏《安定之乐》。

    这时,便轮到朱厚熜这个新皇帝退场了。

    在新帝退场后,百官按品级依次退出。

    至此,当日正仪流程全部结束。

    整个流程,始终都有史官在一旁记录,方便后人了解。

    ……

    pS.登基大典在明代的官方称呼为“登极仪”,写这一章费了不少劲儿,流程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大差不差,只是在一些细节上会有出入,下面是《皇明典礼志》原文,万历四十一年刊本,可以了解一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