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事开小会(2) (第3/3页)
此情形,朱厚照也明白了,这些人已经同意了大摸底的事情。
毕竟,他都已经抬出自己的父皇了。
而且纲要中,也没有损害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
再说了,大摸底还算政绩,对他们这个阶层是有利益的。
当官当到他们这个位置,谁的身后没有门生同乡呢?
他们掌握着第一手消息,可以让他们的门生同乡提前做好准备。
等到朝廷的公文下去之后,他们就可以凭借先机获得政绩,升官。
己方身居要职的人越多,那么自己今后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就越重。
说实话,对于百姓的那些奖励,除了最后一个子嗣入官学读书能稍微提起他们的兴趣外,其他的,他们并不在乎。
改个户籍,奖励点银钱,这又不会损害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
而子嗣入官学读书对他们的吸引力又不大。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子嗣是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的。
地方上的官学也是想进就进,而且拜大儒为师读书学习。
他们这个阶层的人能给子嗣提供的教育资源,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想象的。
一个子嗣入官学读书,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而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却是可有可无。
毕竟就算是商人地主,也能花钱让自己的子嗣进入县学或者府学读书。
还有一点,子嗣入官学读书,这考核也是极为严格的,这也就注定了只有极少数人的子嗣才有机会进入官学读书。
所以,对他们这个阶层的吸引力是真的不大。
所以,杨轩提出的这个框架,堪称多赢。
既能够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也能让官僚阶层获得利益。
同时,还能发现推动国家发展的好技术。
这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了,要是换做在后世,杨轩的这个建议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喷。
毕竟这怎么看都是对那些研究人员的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