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老杨,你就告诉我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0章 老杨,你就告诉我嘛 (第2/3页)

有经验的匠人能做到一比一还原,但难度最高的还是镜片的打磨。

    费了好大的功夫和代价,才勉强做出了这么一个。

    不过,杨轩只是拿它当做引子来忽悠朱厚照的,要求不高,能用就行。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厚照也玩累了。

    他搬来凳子,在杨轩的面前坐下。

    “老杨,你出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发现的额新奇玩意儿应该不止这一个吧?”

    “没错。”杨轩点了点头。

    紧接着便将见到的新奇玩意儿一一说了出来。

    不过,说完之后,还不忘鄙视一番朱厚照。

    “我见到的第一时间,想的是能不能造福百姓,而不像某些人,就想着玩儿!”

    朱厚照岂能不知道,杨轩这是在说自己。

    于是急忙争辩道:

    “我也想到了好不好。”

    “就拿你说的那个火炉子来说,若是能推广开的话,不知道多少百姓冬天会好过。”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火炉子确实是过冬神器。

    以前鸡肋的煤炭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火炉子是用铁铸造的,虽说排烟筒也能用其他材料代替,但这一套下来,造价也不会太低,百姓能负担得起吗?”

    “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这几十年下来,大明人口暴涨,已经从一万万左右翻了一倍了,达到了两万万规模。

    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变化,主要还是因为政策的变化,以及粮食产量的提升,再就是天下太平,百姓愿意生孩子。

    而人口的增长也伴随着对资源的需求增长。

    种地要农具吧,农具是不是要用铁打造?

    就算是以大明如今的富裕,也不敢说每一户百姓的农具都是铁质的。

    杨轩在游历期间,就见到有百姓用的还是木质农具。

    木质农具,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更加易磨损。

    这么多年下来,大明的钢铁产量一直在增长,但还是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

    毕竟需要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