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1章 一锤定音 (第2/3页)
下午三点:“散会,朱晓元同志留下,我们再细化一下调查组的分工。”
众人起身时,楚俊生的手机又响了,他接起电话的瞬间眼睛亮了:“好消息,书记,咱们滨州连夜部署拆碑的词条已经冲上热搜,网友说……说我们这次没让人失望。”
沈青云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暖意,他抓起外套:“走吧,晓元同志,去方圆县的路上,我们再合计合计历史教育整顿的方案。"
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时,朱晓元突然说:”沈书记,您刚才那句祖宗不能卖,说得真好。”
沈青云回头笑了笑:“不是我说得好,是历史本身就站在我们这边。”
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水磨石地面上交织成坚定的线条。
远处的操场上,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像在诉说着不能忘却的过往。
………………
第二天上午,省委大院。
省委一号楼的走廊铺着枣红色地毯,脚步声被吸得只剩模糊的闷响。
沈青云攥着牛皮文件袋的手指微微出汗,袋角的金属扣硌着掌心,里面是方圆县事件的处理报告,昨夜改到凌晨三点,字里行间还带着咖啡的焦味。
“顾书记在里面等你。”
秘书的声音压得很低,推开实木门时,沈青云看见顾青山正对着一幅《滨州抗战图》出神,指腹在方圆县的位置反复摩挲。
冬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银灰色的中山装上切出明暗交错的条纹。
“坐吧。”
顾青山转身时,金丝眼镜滑到鼻尖,他用指关节推眼镜的动作带着常年批阅文件的惯性:“滨州这次的事,网上吵得凶啊。”
沈青云刚坐下,就听见对方说:“我今早看了你们拆除石碑的直播,有个细节很好,让县党史馆的老馆长现场讲了当年发生的惨案。”
顾青山的手指在茶几上敲出轻响,淡淡地说道:“这比单纯道歉有力量。”
“是朱晓元同志提议的。”
沈青云翻开报告,指尖在追责名单上顿了顿,这才开口说道:“目前已停职县委书记赵家明、县长王志强,分管副县长移交纪委,参与审批的六名干部全部要被惩戒。”
他抬眼时,正对上顾青山审视的目光,缓缓说道:“下一步准备在全市开展历史记忆教育,把那些遇难者的事迹编成教材。”
顾青山突然从书柜里抽出本泛黄的《抗战档案》,翻到折角的一页:“你看,这是当年方圆县解放时的照片,老百姓举着不忘血仇的木牌。”
说着话,他的指腹按在照片里一位老者的脸上,平静的说道:“现在他的孙子就在县政府当办事员,居然在立碑审批表上签了字。”
沈青云的喉结滚了滚:“是我们的历史教育出了问题。”
他从文件袋里掏出份名单:“已安排这六名干部去县党史馆当三个月义工,每天给参观者讲解惨案历史。”
“光讲解不够。”
顾青山合上档案,声音陡然提高,严肃的说道:“要我说,应该让他们跪在纪念碑前,听遇难者后代念祭文!”
他的拳头在茶几上轻轻一砸,青瓷茶杯震得跳了跳:“我们党最讲历史传承,忘了来路,就会丢了民心。”
看到他的态度,沈青云就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他也知道,所谓跪着只不过是顾青山的义愤之言而已。
沈青云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