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忙碌的沈青云 (第3/3页)
沉声说道:“让住建局公开招标,限定一周内进场,耽误了工期唯他们是问。”
“好的,好的。”
苏中成连忙点头答应着。
送走苏中成,胡国忠抱着厚厚的干部名册进来,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沈书记,这是开发区副主任的拟任人选,经过民主推荐和考察,拟提名李兆军……”
“李兆军?”
沈青云翻到简历页,照片上的男人笑得一脸憨厚,眉头皱了皱问道:“他不是张东哲一手提拔的吗?”
胡国忠推了推眼镜,额头渗出细汗:“是……但考察下来群众口碑不错,而且他在开发区干了八年,业务熟。”
沈青云指尖在“主要政绩”一栏敲了敲:“把他的廉政鉴定拿来我看。另外,再备选两个人选,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胡国忠刚走,沈青云的手机就响了,是朱鸿起打来的。
他的声音带着笑意:“书记,财政那边我打过招呼了。”
“很好。”
沈青云走到书架前,抽出乡村振兴规划图,对朱鸿起说道:“市长下午有空吗,过来聊聊考核指标的事,省里刚下发的文件,有些条款我觉得得细化。”
“没问题。”
朱鸿起满口答应着。
下午的时候,朱鸿起准时出现在了沈青云的办公室,他的手里提着个牛皮纸袋:“刚从农业局过来,他们整理的指标分解建议,您看看。”
他把纸袋往桌上一倒,露出里面的表格:“我觉得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权重设太高了,咱们华阳是工业城市,该侧重产业融合这块。”
沈青云拿起红笔,在“产业融合”一栏圈了个圈:“你说得对,但也不能偏科。生态保护的指标得保留,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点名的那几个养殖场,正好借这次考核彻底整改。”
他忽然笑了起来,开口说道:“还记得张东哲以前总说考核是形式,现在看来,这形式还真能逼出点实效。”
朱鸿起的钢笔在“考核问责”处顿了顿:“要不要给各县区开个培训会?有些新调来的同志怕是看不懂指标体系。”
“下周二开。”
沈青云在日历上圈出日期:“让农业农村局准备课件,别搞虚的,就讲怎么干、怎么评,出了问题谁担责。”
夕阳西沉时,沈青云终于处理完手头的文件。
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到窗前,晚霞把天空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湘江像条发光的绸带。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邱健华发来的消息:“张东哲交代了三个涉案的处级干部,已安排谈话。”
沈青云回了个“好”字,指尖悬在屏幕上良久,终究还是没再问别的。
窗外的玉兰花瓣在暮色里轻轻摇晃,他知道,不管是防汛的堤坝,还是干部的堤坝,都得一砖一瓦筑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