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9章 出人意料 (第2/3页)
来就被周劲松顶回去了。”
他压低声音,无奈的解释道:“周劲松那会儿刚当组织部长,仗着自己在省里有人,处处跟老书记对着干。老书记想动他,又怕影响华阳的稳定,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顿了顿。
他补充道:“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动一个组织部长就能解决问题的,不少常委们其实也都反对。”
胡国忠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沈青云沉默了,篮球在他掌心慢慢停下。
晚霞渐渐褪去,天空蒙上了一层淡紫色的薄纱,远处的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线下,胡国忠的侧脸显得格外凝重。
“盘根错节啊……”沈青云轻声重复着,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忽然站起身,拍了拍胡国忠的肩膀,淡淡地说道:“走吧,回去了。”
胡国忠望着沈青云的背影,心里隐隐觉得,刚才的对话恐怕不只是闲聊。
………………
五天后,市委会议室。
常委会再次召开,但气氛却比上次更加微妙。
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很足,出风口“呼呼”地吹着冷气,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燥热。
常委们的茶杯里,茶叶都沉在杯底,没人有心思喝茶。
沈青云听着众人汇报工作,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点着。
政法委书记李尚平汇报完扫黑除恶的进展,特意提到“近期干部队伍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尽快确定组织部长人选,稳定人心”。
沈青云抬眼看向他:“尚平同志有合适的人选?”
李尚平挺直了背,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我还是坚持推荐赵立群。他在副秘书长任上,协调能力强,上次处置群体性事件,三天就化解了矛盾,这本事在组织部门用得上。”
“赵立群太圆滑了。”
统战部长周良涛立刻反驳,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冷光,直接毫不客气的说道:“组织部门需要刚正不阿的人,我觉得马文斌更合适,他在人社局搞的干部考核改革,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却硬是推下去了,这份魄力难得。”
“魄力?我看是鲁莽。”
常务副市长王国珍放下笔,语气带着嘲讽说道:“去年他为了给下属争编制,在市长办公会上跟财政局吵得面红耳赤,这样的人去组织部,怕是要天天跟人吵架。”
他顿了顿,抛出自己的人选:“高志远同志在开发区搞招商时,既能守住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这种干部才适合管人事。”
宣传部长刘群清了清嗓子:“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但组织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郑文娟在组织部多年,熟悉干部情况,上次推荐优秀县委书记,她提名的三个人后来都成了标杆,这说明她有识人之明。”
“我之前就说过了,郑文娟是周劲松的老部下。”
李尚平提高了声音,毫不客气的说道:“现在用她,群众会怎么看?”
“周劲松的老部下不等于有问题!”
刘群也来了火气,当场怼道:“郑文娟当年是凭笔试第一进的组织部,这些年考核次次优秀,就因为周劲松当过她的领导,就要被一竿子打死?那我们还是周劲松的同事呢,是不是也要撤职查办?”
会议室里的争论声越来越大,像是煮沸的水。
副书记张东哲端着茶杯,眼神在众人脸上转来转去,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
市长朱鸿起皱着眉,时不时看一眼沈青云,显然在等他表态。
沈青云始终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直到众人争论得差不多了,他才放下笔,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都发表完意见了?”
沈青云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朱鸿起的脸上,平静的问道:“市长,你的看法呢?”
朱鸿起放下茶杯,语气沉稳:“我觉得赵立群和马文斌各有千秋。赵立群擅长协调,适合处理复杂关系;马文斌敢于碰硬,适合推动改革。如果非要二选一,我倾向于赵立群,毕竟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定。”
所有人的目光又回到沈青云身上,连墙上的挂钟似乎都放慢了脚步。
胡国忠坐在末位,手指紧紧攥着笔,手心沁出了汗。
他知道,接下来的话可能会决定华阳官场的走向。
虽然是市委常委,但他在这种事情上面是没什么发言权的,毕竟秘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