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9章 未知的未来(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事处主任的关系,与李云辉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他们说话倒也很随便。
“就像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人来这,不就是因为经济好嘛,北边有人来,就连西边的缅族人,嘴上说着反对掸邦独立,可是只要有机会,还是会逃到这里,所以,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这倒是事实,对于现在的南洋自由贸易区来说,发展经济是大问题,但是内部的非法移民问题也非常严峻,尤其是对于这里更是如此。
毕竟收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是因为这边对非唐人非法移民一直都是严防死打,这边甚至都有可能被非法移民给冲垮。
“你说的很对。”
李云辉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我是军人出身,但我知道,想吃饱饭,就非得发展经济不可。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和指导,才有了现在的掸邦,甚至就是现在,阁下仍然关心着这里,云辉真的是深受感激,请您转告阁下,掸邦一定不负阁下厚望,加快经济发展。”
其实,李云辉是有些妄自菲薄了,他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从来都是态度坚决的,他是不懂经济,但是他懂得用人,在他的总统府之中,有一大批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作为职业官僚,制定着掸邦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着经济发展。
而正像长安担心的一样,过去他们最担心的也是运输——这是制约掸邦发展的瓶颈,可是现在,这个问题却迎刃而解了,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先是表示了感谢之后,李云辉又继续说道:
“至于孟东水电站,我们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大项目,全力推动它实施,当然在,这需要你们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尤其是资金,景仁,你知道的,掸邦还是很穷的!”
在国际开发署面前“哭穷”,基本上都是正常操作,对此,方景仁只是笑了笑了,直接说道:
“国际开发署会提供一笔贷款,同时“全民年金”也会进行投资,对了,你们的国民年金,同样也可以进行投资,毕竟,水电站嘛……一本万利!”
水电站确实是一本万利的,虽然它的投资大,动辄需要几千万,像孟东那样大型水电站,至少需要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投资,但是它的回报周期却很快——只需要10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
然后就是一本万利了,年发电量三百多亿度的大型水电站,一年仅仅只是电力销售额就有一两亿元,再加上未来的船闸通行费,每年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
也正因如此,方景仁才会建议的李云辉用掸邦的“国民年金”投资水电站。
听着他的建议,李云辉笑道:
“景仁,有什么好事,你总会想着我们,投资我们肯定会投资的,不过,你们远道而来,又怎么不让你们赚钱呢?这样从股本上来说,你们可以占30%……”
虽然双方的关系非常好,但是涉及到利益,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
“这个问题,到时候,会有投资公司和你们谈,我并不关心这个。”
方景仁直接回绝了对方,毕竟,他只是国际开发署的官员,像生意啦,投资啦,肯定会有专业人员和他们谈。
大家都会为了彼此的利益那里寸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