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9章 余波不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9章 余波不止 (第2/3页)

构。

    唐朝后期,政局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藩镇割据形势出现,宦官专权局面严重。皇帝与朝臣联合反对宦官的斗争以及朝臣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政局下,号称天子私人的翰林学士得以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先是起草内制、参谋顾问,侵夺了中书的权力,继而参预机密,权力趋于鼎盛。

    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实权极大。慢慢地,翰林院的权利,已经相当于丞相。

    后来又有内相之称。

    翰林院,本来是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囊括天下各种天文地理等知识研究的地方……总而言之,翰林院,就是一个皇帝的后花园,绝对私人掌控的中枢机构。

    但在翰林院任职的学士,大多都是大臣兼任。

    故而,这些人,可是龙炎绝对的实力派。

    “来了来了?”

    “快读出来,读出来!”

    “科举,分为文举,武举,匠举,又称工举,各分三科考核……”

    “各科取百分满分,一科规定时间……”

    “总分两百四十者,成功入举,据各科成绩分职!”

    “文举分策论,时题,八股……”

    “武举为……”

    “工举……”

    这些翰林院的老头子们,听着便低头奋笔疾书。

    偶尔听到精彩之处,忍不住会拍着大腿,来一声:“妙啊!”

    “此科举之法,无纰漏也!”

    “量才录用,大善也!”

    “这刘知州,果然是一个人才啊!”

    科举的过程,是经过刘铮精心准备的,什么考场布置,防舞弊的方法,对舞弊的惩罚,然后评判给分的,也会是几个人的平均分……一切看起来,都已经趋于完美,规避了任何人可以想到的漏洞。

    这些人,本来就是玩文化的,玩教育的,怎会不懂。

    这是一个经世之才?

    这是一个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选拔机制?

    不吝其词地夸赞,一时间在这翰林院中响了起来。

    “诸位诸位……”

    朱庆,咳了几声,提醒道:“圣上是让我们评判,不是让我们决定的。这科举之法,事关重大,诸位可要慎言啊!”

    众人这才警醒过来。

    一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