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督察之职 (第3/3页)
负责。”
徐庶为难:“但臣手里没有懂民律的人。”
“这个你不用担心!”张绣早有对策,“朕准备在学堂中专门设立民律学堂,让学子专门学习大靖民律,凡是在民律学堂毕业的人,就能在手底下做事,如何?”
其实,不仅仅是民律方面,还有水利、建筑、钢铁等等方面,张绣都准备设立专业的学堂,就像后世的各个系一样,不过没有后世那么的多而杂,人才和就业也不会如此的困难。
如此,百姓的出路不再仅仅是种田了。
当然,在种田方面是绝对不能少的,毕竟民以食为天,汉代的粮食产量远远比不上后世,岂敢让大多数人去搞学术?张绣命令适龄儿童学习仅限于当地县城,想继续读书,就必须有点家底了,或者是有百姓想望子成龙,拼了家底送孩子读书,这就是个人的自由了。
反正大靖内部,百姓的流通不受限制。
徐庶闻言,这才放松了不少:“若是如此,自然最好。”
张绣:“在每个州设立民律厅,每个郡设立民律局,每个县设立民律所,这些置所依附于督察之内,由每个地方的督察统一管理。此事就由你来负责,拨钱的事儿,朕已经给贾诩提过了,你去尚丞阁找他就可以。”
“如此,国家的担子越重了。”徐庶有些担忧的说。
毕竟这个花销非常的巨大,光是每个月的俸禄就是笔不小的开支。
张绣笑了笑:“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有流通起来的钱才是钱,发下去的钱,朝廷自然还能收回来。”
徐庶更加担忧:“皇上要加重赋税?”
张绣正色道:“朕说过,绝不加重赋税,这是写进靖皇祖训的。从盐、铁、酒、丝绸、茶、马、粮等中取利,便可!”
徐庶这才放松下来。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官营的,价格并不会定得太高,百姓的负担不会增加多少,也能保证朝廷的税收。
徐庶:“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