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八百零五章 服饰生意(求订阅!!) (第1/3页)
三天后,应天府郊外的皇家农庄。
朱元璋身着藏青色窄袖短衣,腰系玉带,亲自扶犁耕田。周围百官和百姓看得目瞪口呆——自古以来,哪有太上皇亲自下地干活的?更别说还穿着如此“怪异“的衣服。
但朱元璋毫不在意,他动作麻利地扶犁走了一个来回,然后对着围观的百姓高声说道:“都看见没?这衣服干活多方便!袖子不会勾住农具,衣摆不会沾泥水!咱命令工部大量制作,价格从优!“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许多农民早就受够了宽衣大袖的拖累,如今见太上皇亲自示范,哪还有顾虑?
不远处,欧阳伦和李善长并肩而立。李善长低声道:“驸马爷好手段啊,连太上皇都被你当枪使。“
欧阳伦笑而不语,只是望向正在田里忙活的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这位开国皇帝或许粗鲁,或许贪财,但他确实心系百姓,愿意为民生而变通。
风掠过田野,吹动朱元璋的衣衿。那窄袖短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仿佛预示着大明即将迎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新风。
《大明日报》头版头条
“太上皇亲耕示范新式短衣“的版画在应天府连夜刊印,画师用细腻笔触勾勒出朱元璋卷起的袖口、腰间束带甚至衣摆的褶皱。报童们沿街叫卖:“快看太上皇新装!工部公布裁剪图样!“
在《大明日报》刊印“太上皇亲耕示范新式短衣”版画的同时,《金陵时报》也迅速跟进,以醒目标题“太上皇引领服饰新风尚,新式短衣或将革新大明着装”进行报道。文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朱元璋亲耕时的场景,还深入分析了新式短衣对农事操作便利性的提升,推测这将引发民间服饰的重大变革。
《应天晨报》则把关注点放在了工部的动作上,大篇幅报道“工部积极响应太上皇示范,全力筹备新式短衣量产,裁剪图样今日正式向民间公布”,并采访了工部官员,透露为了确保新式短衣能够迅速推广,工部已经组织了大量工匠进行培训,力求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
而《南都晚报》别出心裁,以“从农田到市井:新式短衣如何点燃大明的时尚之火”为标题,通过描绘百姓们看到太上皇亲耕后的反应,展现了这一事件在民间引起的轰动,还预测新式短衣将如同星星之火,在大明各地的市井街巷中迅速蔓延,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时尚变革。
报童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手中挥舞着不同报社的报纸,大声叫卖:“快看呐!太上皇亲耕示范新衣服,各报都在说,大明要变天啦!”一时间,整个应天府都沉浸在对新式短衣的热烈讨论之中。
苏州府绸缎庄后院,十几位布商围着报纸吵得面红耳赤。
“这画得清楚,用的是松江细棉布!“林掌柜指着报纸上朱元璋衣襟的纹理,“你们看这经纬密度,绝对是三锭纺车织的!“
“放屁!“专营麻布的张老板拍桌,“太上皇在田里示范,当然用耐磨的苎麻!没见衣摆沾泥都不透水?“
角落里突然传来冷笑:“诸位都看走眼了。“众人回头,见是常年跑西域的胡商马哈木。他抖开一卷泛着光泽的布料:“这是哈密卫新出的混纺布,棉麻交织,价格只有松江布六成。“
满座哗然中,小伙计慌慌张张跑进来:“掌柜的不好了!隔壁蔡家布庄挂出'御用同款布料'招牌,顾客都挤爆了!“
——
杭州清河坊,“巧手张“裁缝铺内,三代老裁缝张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正用炭笔在报纸边缘记下关键数据。
“袖口收三寸,衣长短五寸“他突然瞪大眼睛,“这接袖方式不对啊!“徒弟们凑过来,见报纸插图上清晰显示着一种前所未见的“插肩袖“结构。
大徒弟惊呼:“师父,这岂不是省了腋下接缝的布料?“小徒弟已经拿出算盘:“一件衣裳至少省八文钱料子!“
隔壁突然传来“哐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