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九章 谁还不是个物理系外交官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九章 谁还不是个物理系外交官了?! (第2/3页)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圣彼得堡之所以可以在欧洲多次发起战争,与奥斯曼帝国、波兰等国打的昏天黑地、不断取得胜利,来自东方贸易的巨额军费的支持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是华联北伐并且发动经济制裁之后,东方贸易线路直接断绝,帝国内部专门搞这一块儿的商人损失惨重,大量支出直接打了水漂,破产者比比皆是。

    这年头能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和带清搞贸易的商人显然也不是什么白手起家的平头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的白手套,他们破产,就等于王公贵族们受损严重。

    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意要发动战争、夺回伊尔库茨克.

    她明知难度极大、甚至军事将领都不愿意去做,理智的大臣也纷纷劝阻,但是她就是一意孤行——

    她也有她自己的苦衷,大量利益受损的王公贵族在她背后推动、施压,她多少有些无可奈何。

    而这件事情又显著的影响到了哈萨克地区与圣彼得堡的贸易。

    理由很简单,东方贸易断绝了,和华联的贸易无法开展了,愿意继续来做生意的沙俄商人当然就少了很多。

    本来中亚汗国就不是什么富庶的国家,也不是什么富庶地区,游牧为主的几个汗国的社会生产力、人均购买力也极其有限,牲畜、羊毛、骨制品、皮货等等是主要商品,价值不算很大。

    如果这层贸易没有华联那边的加入,那么沙俄商人的利润收益会骤降好几个档次。

    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汗国的权贵们靠着之前的路子勉强维持现状还是可以的,但也就是勉强维持现状,指望他们分出一点什么来拯救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那纯粹是想多了。

    自己都不够吃,还分给你们吃?

    你们的脸咋那么大呢?

    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求援计划彻底失败,浩罕国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华联和圣彼得堡这两个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所引发的全面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地缘政治的碰撞所带来的层层涟漪显著的影响到了中亚几个汗国的生存状态,直接让他们进入了危机模式。

    正是所谓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中亚几个汗国进入危机生存模式之后,从上到下苦不堪言,成天内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纳尔布塔这位中亚小霸王更是差点成了中亚小王八,眼看着日子过不下去了,他甚至也已经决定要施展矛盾转移大法,把大家的愤怒全都转移到华联身上去。

    就是因为这群人消灭了大清,所以才导致我们没有生意做,千错万错都是他们的错,不是我们自己的错,所以兄弟们,冲到东边去打秋风啊!

    他们固然强大,但是我们都没有饭吃了!还管他强大与否?吃一口肉都算是赚了,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兄弟们!冲!

    他就差真的这么喊出口号了。

    可忽然间,转机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陈启隆带着华联爸爸满满的父爱,来了!

    陈启隆最开始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彰显出浓浓的父爱,而是在三千名联邦铁骑的护送下抵达了浩罕国边境,浩罕国边境守将吓得浑身打摆子,赶快派人回去传消息给纳尔布塔。

    纳尔布塔得知以后,也是吓得不轻,一边动员军队前往东部关卡设防,一边派人接触陈启隆,询问一下陈启隆过来到底是为什么来了。

    要打仗?

    咱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最多也就是收留了当年大和卓的儿子萨木萨克一家子,并没有其他的什么意思,而且大和卓是带清的敌人,你华联都把带清给扬了,还在乎这种事情?

    所以你为什么要来打我?

    结果使者一接触,傻了。

    人家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搞外交活动的,那三千铁骑看着吓人,但都是护送过来的仪仗队,因为抵达这里的是华联外交总长陈启隆,政府高官来着。

    纳尔布塔愣了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