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八章 浩罕国的经济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八章 浩罕国的经济危机 (第3/3页)

大航海时代,没有铁路加持的陆上丝绸之路就落入下风了。

    更何况在当时新疆还不在华联的掌控之下,就更没有必要从西线把商品运输出去,那样一来成本会无限增加,赵学宁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在海上贸易航线非常稳定且出货量庞大的前提之下,西线的陆上丝绸之路在那一阶段几乎就是废弃的。

    而暂时没有被华联直接控制的新疆在没有中原商品输入的前提之下,那些不想投降的当地部族也被逼着过上了苦日子。

    赵学宁是有意识地实施了经济封锁政策,断绝了丝绸之路,停止输送商品进入新疆。

    各种新疆部族大量需要的日用品直接断绝来源,很多部族的日子直接掉了几个档次,倒退回几百年前,很多部族爆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斗的一塌糊涂。

    就算有些能稳住局势的部族也不得不面临物资极度匮乏、生活质量断崖下跌的事实。

    赵学宁的经济封锁政策杀敌一千自损为零,将当地的反抗部族给逼的越来越弱小,在新疆战役发起之前,他通过经济战术就已经大大削弱了整个新疆的反抗势力。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新疆各大部族被经济封锁了,就等于浩罕国也被经济封锁了。

    从兰芳十一年下半年开始,他们是一星半点来自华联的商品都得不到。

    别说一支商队,就连一个落单的商人都没有出现过,繁盛的丝绸之路瞬间就变得荒凉了起来,好像一切只是一场幻梦,梦醒了,荒凉也就来了。

    那华联收复新疆之前的两三年时间里,浩罕国的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大大缩减。

    原先不断流入的热钱和商品消失了,国内立刻爆发了严峻的商品、货币危机。

    纳尔布塔本来还在雄心勃勃地准备着要对塔什干地区发动进攻,要对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发起第二次打击。

    结果丝绸之路一断,他才发现没有带清在商业上的帮助,凭借浩罕国本身的国家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对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发动强力攻势。

    能自保就不错了,别想着进攻。

    小国就是小国,小瘪三就是小瘪三,在时代的操纵下,踩在风口上上了天,就以为自己是神仙,忽然之间风没了,之前飘的多高,现在摔的就多狠。

    这一摔把浩罕国摔得半死不活,痛不欲生。

    从兰芳十二年开始,浩罕国直接进入了大萧条模式,因为此前不断的有带清的热钱和商品涌入这个小小的国家,于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来这里贸易,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商品和工作收益的机会,使得国民普遍都比较有钱。

    国家上层吃肉,地下老百姓也能喝口汤、吃点碎肉块,于是他们大量采购商品让自己的生活水平直线提升,也让货币贸易比较繁盛,浩罕国一度成为了中亚的经济中心。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好日子会不断的持续。

    所以很多商人不仅会用自己的财产扩大贸易规模,甚至还会向别人借钱来扩大自己的贸易规模,他们相信只要这种日子持续下去,借的越多赚的越多,他们永远都可以持续发展。

    结果风云突变,带清覆亡,来自带清的热钱没有了,商品也没有了,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不来了,还快速逃离浩罕国,带走了大量的资产。

    大量浩罕商人的货源瞬间消失,资金链瞬间断裂,直接亏的连姥姥都不认识了。

    大量财富就像原地蒸发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巨额的负债立刻把他们压垮,家破人亡都不足以形容当时那些浩罕国商人的惨剧。

    原本人口繁盛、贸易繁盛的浩罕城瞬间变得荒凉破败,之前的一切仿佛一场幻梦。

    而针对这种情况,纳尔布塔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接手这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实质上享受着带清的转移支付,小日子过得飞起。

    他没吃过苦,也没过过什么苦日子,更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当危机真正来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他的国家是这样的脆弱不堪一击。

    强大只是表象,弱小才是本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