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浩罕国的经济危机 (第2/3页)
克”而非“可汗”,但是近些年来,新王纳尔布塔身边已有不少臣下进言,想要让纳尔布塔自称“可汗”,成为正式的中亚霸主。
不过纳尔布塔心里有数,自己认为浩罕国还没有到那个地步,还没有足够的威势可以让中亚的这群豺狼虎豹承认自己的霸权。
所以他暂时没有答应这种劝进,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对此相当向往,并且暗自筹备着要为了这一目标奋勇前进。
他决定积攒力量攻略目前还在布哈拉汗国手里的塔什干城。
塔什干地区是圣彼得堡方面和东方连接桥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攻占塔什干城,就等于从费尔干纳盆地打通了进入哈萨克草原的通道,浩罕国就会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到那个时候,才是浩罕国正式成为汗国、纳尔布塔正式成为“可汗”的时候。
虽然纳尔布塔的确有这样的野望,不过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正当自己意气风发、准备进一步把浩罕国推上“汗国”宝座的时候,带清这个庞然大物居然就那么没了。
在他的印象里,准噶尔汗国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存在了,他们每每派遣骑兵过来打秋风,都能让整个浩罕国无可奈何。
就算背靠着希瓦汗国,他们也仅仅只能自保,更是有些时候得花钱买平安,国中人恨准噶尔恨得不行。
所以当带清竭尽全力把准噶尔汗国灭掉的时候,他们才会欣喜若狂,之后,在带清将军乌雅兆惠的威慑之下,整个浩罕国向带清臣服,成为了带清的小老弟。
从那个时候开始,浩罕国就知道带清是比准噶尔汗国更为凶悍的存在,所以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对带清毕恭毕敬,以带清为天朝上国,不敢造次。
就算靠着与带清的贸易赚了很多钱,国力不断的发展,他们也不敢对新疆有什么想法,而是把目光往西边放,跟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屡屡交锋,不断的开拓领地。
数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控制了几乎整个费尔干纳盆地,并打算进一步将塔什干地区纳入统治当中,彻底打开进入哈萨克草原的通道,这是纳尔布塔的野望,也是他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达成的最大的目标。
他想要成为可汗,想要被其他人尊称一声大汗,所以他厉兵秣马的准备着。
可天有不测风云,他还没有准备好,浩罕国的老大哥大清帝国就没了。
大清帝国就那么没了!
消灭掉大清帝国的是一个叫兰芳共和国的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小国。
这个小国把大清给消灭掉了,甚至还抓住了大清的乾隆皇帝,还把乾隆皇帝送上了断头台,咔嚓一下把那尊贵的脑袋瓜子砍了下来,血淋淋的,叫人不寒而栗。
然后,在大清帝国的废墟之上,华联建立起来了,一个叫做赵学宁的人成为了这个新国家的统治者。
他不是皇帝,他自称大总统。
纳尔布塔并不知道什么叫大总统,但是在他看来,这两个词或许是同一个意思,反正都是最高统治者。
他完全可以理解为大清完蛋了,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中华大地上完成了政权交替。
他的老大哥没了,浩罕国从此也不再是一个有归属的藩属国,从家犬变成了野狗。
当然这些在当时看来都不算什么问题。
因为在赵学宁出兵新疆收复新疆之前,浩罕国并没有直接感受到华联的军事威慑力。
在当时来看,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威胁对于浩罕国来说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经济上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了。
带清为了经营新疆并且拉拢浩罕国,的的确确是把国际商贸的一部分给放在了西线,让浩罕国成为二道贩子,狠狠的吃了一大口肉。
可是华联建立起来之后,西线上的贸易就完全停止了。
理由很简单,华联有强大的海洋力量,他们的所有商贸需求几乎都可以通过海洋路线释放出去,并没有必要去走那十分难走且危机重重、速度迟缓的陆路通道。
丝绸之路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