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第3/3页)
一屋子人都在说笑,偏他静坐倾听,清俊沉郁。自此一见倾心,央着她姨娘想法给父亲吹了枕边风,非要嫁给睿王。
姨娘也劝她,睿王就是不受宠,那也是个皇子,凭她庶出的身份,做不了正妃。可若做了侧妃,任费家如何有权势,尊卑在此,总是要受正妃拿捏。父亲也劝她,睿王身为皇子,虽有享不了的富贵,可也易受猜忌,不比寻常权贵自在,当时的太子还是个多疑之人……倒不如嫁入安远伯府,正经做个世子夫人,何等自在?
可她就是铁了心,父亲也不过是一劝,能与皇家多一门亲事,也是件好事,便许了。
嫁了他后,他一直这般冷冷淡淡的,她却愈来愈恋着他。她以往常听人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在闺中万不可暗生了情愫,到末了注定要伤情失意。可她却能嫁了自己喜爱之人,不由暗自感谢菩萨成全。
到了今日,她才发现她以为的这个人,原来也是不是天生冷情,他和舒才人,才真算得上是上天成全有情人。
想到这里,柔贵妃又抑制不住,抽泣起来。
太后蹙了蹙眉:“行了,月容,你派人去殿前候着,皇上下了朝,便请了他过来说话。”
柔贵妃这才止住了哭,拿帕子擦干泪,抬起头来,双目哭得红肿。
费太后不禁又心生怜悯,叹了口气。
狄秋浔才刚下朝,就被人迎往慈宁宫,他一边缓步前行,一边听赵海跟在他身侧低语,听到一半,不禁止住脚步,蹙起了眉头。
赵海向来替狄秋浔收集着宫内各处消息,今儿听了人汇报,当时也是惊得说不出话,这会子忍不住偷瞄了狄秋浔好几眼,寻思舒才人这话是真是假。
却见狄秋浔竟是嗤笑了一声,摇了摇头,继续举步前行。赵海便愈加迷糊起来。
这厢柔贵妃才令人重上过妆,宫人便报皇上来了。
柔贵妃赶紧站了起来迎驾,狄秋浔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虚扶她起身,看向太后:“母后急着找朕来,不知所为何事?”
太后拿起一旁的念珠慢慢的转着:“皇上坐下说话。”
待狄秋浔在一旁坐了,月容奉了茶水上来,太后才道:“皇上幼时,虽不在哀家膝下教养,但哀家身为中宫,每位皇子都有加以留心,在众皇子中,唯有皇上最为克己,淡泊冷情。是以先帝问起那一位皇子堪当大任,哀家才说睿王可当……”
狄秋浔谢恩:“多得母后栽培。”
太后侧目看他:“可今日哀家听贵妃说皇上为护着舒才人,竟将赐给臣下使用的御令给了个宫女,这未免太过儿戏。皇上肩负重任,怎可如此儿女情长?”
狄秋浔起身请罪:“是儿子的错。母后在宫中数十年,当也知道,这宫中女人多,是非多。宠一个人,有时是祸非福,真的喜欢,远远放着才好。可是儿子看着舒才人,就像自己眼珠子一般,实在是离不得。从未有人让儿子有这般的感受,实在是情难自禁。即如此想将她留在身边,便不能不想些万全之法护着她。做了些有失体统的事,也是无可奈何。”
太后面上略有些惊讶的看着狄秋浔。近来狄秋浔在朝堂之上尽失法度,处事浮躁,东支一招,西出一手,像是心思全不在上头。难不成当真像个毛头小子般,身陷情|欲,无法平心静气了不曾?
柔贵妃听到这一番话,心神俱裂,用帕子遮住脸,低声哭了起来。
狄秋浔看她一眼,并不相劝。
太后怔忡好一阵,又开口道:“再喜欢舒才人,也不能没了规矩,不辨对错。舒才人今日口出诳语,说陛下一旦失了她,便会一心向佛。这等话,也是乱说得的?不管皇上怎么说,哀家也不能轻轻放过。”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萧夫人的火箭炮,很震撼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