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造搬 (第2/3页)
虑再三,朱由检认为让朱慈炤接受外封或许是个不错选择,借此机会可以试探一下皇帝外封藩王的真正打算,就此外封的人选从最初的安王变成了永王,才有现在永国的存在。
当年和宋王朱敏澄一起来到新大陆,朱慈炤选择了此地作为永国的封地,而没有和宋国一样继续南下寻找更合适的地区,这也是朱慈炤的谨慎和聪明。
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份尴尬,根本无法和宋王相比,能有这么一个地盘为封国就很不错了。而且他所处的永国虽气候不如宋国,但资源却是不差,无论是土地肥沃还是山林茂密,只要经营的好这些都足以养活永国的人口,让自己在这安稳居住,逐步发展了。
这几年下来,当年的大孩子已渐成年,朱慈炤的性子也比之前稳重了许多。经历了最初的忐忑和定居后的兴奋,永国也在他的手中逐步成型,一点点发展壮大。
可相比南边的宋国,永国面临先天不足,朱慈炤这个永王手中一没什么人,二也没什么财物,他可不像朱敏澄背后有着皇帝和太子的支持,来新大陆的时候不仅兵强马壮人才济济,更手中有着不少财力。
朱慈炤手中除了皇帝指派给他的几十个人外,还有就是从辽东整编的千余八旗了,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此外就连物资什么的也都是按例配备的,财物等少的可怜,永国初建到处都要花钱,朱慈炤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如果不是因为大明远洋海军在永国设置码头和港口,协助帮忙建造了新永州城话,朱慈炤等人恐怕连住的地方都没呢。
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南边的宋国没多久就发现了金矿所在,金矿给宋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有这些财富的支撑,宋国对移民的政策极其优厚,再加上金矿的诱惑,更使得从大明而来的移民大部分都不愿意留在永国,而是希望前往宋国安居。
没钱,又没多少人口,资源也不如宋国,永国就在这个状态下发展了数年。这数年中朱慈炤想了许多办法,甚至包括在黄安辅助下开始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工匠对大明海军进行战舰维护,后续准备以建造船只来获得财源,可就算这样做发展的速度也是有限,永国几乎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慢慢建起来的。
直到去年的时候,南边的宋国不知因为什么情况减少了移民的数额,这才让永国这边的移民略微多了些,也获得了些更多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朱慈炤觉得有些奇怪,他不明白明明宋国发展的很好,怎么会突然就调整政策了呢?按理说朱慈炤应该会派人打听一下的,可朱慈炤又怕自己的举动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忍着好奇没去打听,趁此机会多纳些人,埋头开发永国。
但谁都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不到,本土那边居然来了这么一道旨意。这时候朱慈炤才彻底明白为何宋王朱敏澄会突然调整宋国的国策,闹了半天是为了这个。
虽然旨意说的明白,允许海外的藩王可以开府建牙,成为真正的大明藩国。可朱慈炤依旧担心这件事的真实性,更怕自己一旦这么干了会授人以柄。所以朱慈炤暂时什么都没干,就连这道旨意的内容也没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