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总理制 (第2/3页)
朱敏澄之所以外封应该是储君争夺的结果。在大部分人来看,朱敏澄和太子朱敏澜一胞同母,都是皇帝嫡子,储君之位按理说朱敏澄也是有几分机会的,可偏偏皇帝把他外封,估计是这兄弟两人暗中争夺老二没敌得过老大,再加上皇帝不想看见自己手足相残兄弟反目,打着外封的理由把朱敏澄打发到了万里之外。
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储君争夺问题,让太子之位更加稳固,也能让朱敏澄在新大陆看着北边的永王,防范永王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对于这个说法者不在少数,甚至连朱敏澄王府下属的一些官员嘴上不说,恐怕心里也是如此想的。
不管这些究竟如何,外封却已成了事实。再加上这一次朝廷正式允许外封藩王开府建牙,成为实质性的藩王后,情况必然就起了变化。
原本在众人看来外封等于流放的情况直接改变,眼下一旦外封虽远去海外,可却拥有了真正的权力。和大明本土的藩王相比,外封的藩王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君了,权力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在大明,哪怕就是亲王就藩说实话除了在封地关起门来醉生梦死外,其余半点权力都没。不仅被地方官员盯得死死的,更有锦衣卫、东厂这些日夜探查,一旦不小心做了些出格的事,闹不好就是夺爵圈禁的结果。
此外,许多藩王连王府都很少出去,因为他们根本不能离开封地。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人身自由就和养猪没什么区别了,每日里除了吃喝享乐就是沉迷在温香软玉之中,似乎除去成为朱家的后代繁荣外再没半点贡献,这种情况还经常被官员们拿出来说事,抨击宗室耗费国资,一无是处。
宗室们自己也是叫苦,在各种规矩之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如不这样做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就如同朱慎锥当年一样,假如不是朱慎锥的爵位不高,宗室俸禄朝廷又一直拖欠,父兄去世的早家中实在活不下了,他也不会走投无路冒险走私呢。
所以宗室的难处朱慎锥心里也很清楚,在登基之后他重设了宗人府,适当放开了对中下层宗室的限制,甚至允许普通宗室以寻常人的身份进行科举和做官,或者另谋出路什么的。虽然这个政策早在嘉靖年就有过苗头,等万历朝时也放开过宗室科举的例子,可实际上的推动基本流于形式,而且宗室无所事事这么多年,要一下子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下层宗室还好,关键在于上层的宗室,比如亲王、郡王这些藩王。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占了整个宗室资源比例的绝大部分。而他们的存在也越发影响到大明的宗室治理和对地方的施政,所以朱慎锥一开始先以虚领替代实封,之后又着手外封藩王,其实真正要针对的群体不是朱敏澄,而是这些高级宗室。
但以之前的情况来看,哪怕皇帝把外封说的天花乱坠,甚至让自己的嫡子外封新大陆,宗室们也是不会信的。这些人都觉得朱敏澄仅仅只是争夺储君的失败者罢了,至于永王就更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