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国相?内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国相?内阁? (第2/3页)

就是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军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已没必要继续存在,再加上新军的缘故,这才重设军制,另外采取了军衔和军职分离的方式,又用总参议府取代原本的五军都督府,进行改制。

    既然宋国要另起炉灶,那么就没必要走大明之前的老路,直接弯道超车岂非更好?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制度可以造搬,但名称却不能沿用,作为藩国如直接使用大明的衙门称呼,那么不等于逾越了么?为此朱敏澄询问孙镐在这点上如何做更合适些。

    “呵呵,王爷您关心则乱,这还不容易?”孙镐笑道:“如朝鲜这样的属国,其制度基本也是造搬我大明制度,但仅是称呼不同罢了。比如六部在朝鲜称为六曹,此外再设二十司对应各衙门,虽听起来不同,可实际上却是一模一样,无非就是一个名头罢了。”

    眼前一亮,朱敏澄倒是忘了这点,朝鲜作为外藩的朝政结构类似于大明,其中大明的六部在朝鲜就叫六曹,另外一曹的主管也不称为尚书,而是改了个名字叫“判书”,其意就是避讳大明官职。

    此外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大明的大理寺在朝鲜叫司宪府,都察院叫司谏院,五军都督府叫五军院,内阁叫议政府,诸如此类都换了名字,实际的职权却是一样的。

    不过朝鲜的议政府和大明的内阁略有不同,准确的说这个议政府更像是丞相制度,左右议政就等于左右丞相,倒和大明开国时期类同。至于其他基本也是换汤不换药,依葫芦画瓢罢了。

    朱敏澄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既然有朝鲜的先例,那么也没必要重起炉灶的,就按照大明的朝堂结构进行设置即可。不过朝鲜的六曹听起来有些不舒服,怎么念怎么都觉得别扭,在朱敏澄来看更像是州县下面的衙门结构。

    “要不,称六局如何?”孙镐想了下建议道。

    “六局?”朱敏澄琢磨了下,六部和大明衙门名称重复不可使用,六曹是朝鲜那边用的,朱敏澄是亲王,地位高于朝鲜的郡王,自然不肯用朝鲜的称呼,至于六司或者六科,这也是大明衙门的官职,反而孙镐提出的六局这个称呼倒是没有,而且六局听起来也比六曹大气些,似乎这个名称还算不错。

    “那就暂且定为六局吧,不过主官依旧沿用尚书、侍郎这些称呼即可。”

    “这……官职恐怕还是改一下吧?”孙镐迟疑道。

    “不改了,就用这个!”朱敏澄一锤定音:“本王可不是朝鲜王,有何不可?何况尚书、侍郎这些官职古就有之,何况孤都把六部改为六局了,何必画蛇添足?改不改都是一样的,大家心里明白就行。”

    “对了师兄,你说除这六局外,我宋国还是否需要设置国相或者内阁?”朱敏澄突然这么问了一句。

    孙镐心中微微一动,下意识朝着朱敏澄望去一眼,见朱敏澄似笑非笑看着自己。

    “臣以为还是不设国相为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