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父子同谋 (第2/3页)
员了,不如按藩国的惯例把这些让出去,直接由宋王朱敏澄自己管理即可,大不了想办法借这个机会从宋国那边弄点好处,这样一来上上下下也能交代。
听着太子的看法,朱慎锥微微点头,但这件事完全交给内阁和六部处置也是不便,朱敏澄的心思他很清楚,而且朱慎锥当初之所以外封其实也有如此考虑,大明现在对外扩张的手段和欧罗巴诸国不一样,换句话来说双方的手段和方式不同,所以在面临问题的选择也是不同。
以欧罗巴诸国在海外的扩张而言,他们实施的是殖民扩张路子,也就是通过军事力量然后对海外领土进行殖民,然后再派驻总督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并非由欧罗巴诸国的王室和政府直接出面,换句话来说就是既要又要,这些国家在其内部搞了一个所谓的“公司”,比如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国在远东的东印度公司,这公司中各国王室和贵族们入股,然后以商业的方式进行殖民,而设置的所谓总督也并非国家正式政府官员,仅仅是公司的高级管理者罢了。
在历史上,后续的英国崛起同样也是这么干的,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可谓臭名远扬,为了获得利益什么事都敢干,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进行屠杀和种族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再加上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臭名昭著,有些事做的太过了,为挽回国家形象后续东印度公司就逐步改变成了半官方的机构,再之后比如英国还正式设置了殖民地大臣一职,以专门管辖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从而渐渐转变。
可这套办法先天就不足,因为殖民地是出于商业目的,各国对殖民地采取的是掠夺政策,通过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来增加国内的收入,从而以此加快国家发展和强大。
但这么做就导致了各殖民地的经济和生产严重不均衡,更没有发展前途。打个比方,比如墨西哥地区储量丰富的银矿是西班牙现在最重要的财富来源,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利益。东南亚的香料也是欧罗巴各国所急需的,这同样可以带来财富,至于其他地方有的有珍贵的宝石,价值不菲的贵金属,有的地方气候利于种植甘蔗用于制糖等等,可仅发展一面最终结果无论农业还是矿业都严重失衡,短时间内的确能获得许多利益,可时间久了随着这些情况的越发严重,就会有不可避免的后果产生。
这也是这些国家的所谓东印度公司在后来无法维持下去,甚至产生巨额亏损的原因所在。等矛盾爆发到一定程度,那么对殖民地的维系就很难了,最终殖民地政策崩溃,各殖民地陆续脱离和独立,这样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但大明的对外扩张有所不同,在之前也就是永乐时期,大明实际上就有过对外扩张的政策,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扩张的一种手段。不过和西方殖民地方式不同,大明是采取了宗藩扩张制度,手段相对温和,利用大明本土的巨大军事、文化等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