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6章 干不下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6章 干不下去了 (第2/3页)

总监,刘亚东是财务总监,马立远是生产总监,他们都有各自的团队和管理范围,需要与团队在一起工作。

    尤其是马立远,要经常去厂房那里办公,给他们安排独立的大办公室都不合适,自然只能羡慕地看着。

    对了,虽然周亚丽跟陈凡说的是邀请了他们四个人过来,但是作为高级人才,怎么会没有几个相熟的助手呢?

    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两三个熟悉的下属过来。

    他们以前是周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带来的自然是原来公司的基层管理者,要不是周家人才储备基础比较厚,差点就影响到公司运转。

    所以说,挖资源这种事,不能一下子下手太狠,得慢慢来才行。

    ……

    参观了一圈,几人回到周亚丽的办公室坐下。

    方小莹这时才通过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叫了一个文员上来泡茶,顺便做会议记录。

    叶语风则坐在沙发上,跟周亚丽和陈凡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我们的园区是整个蛇口开发区里面最先建好的园区,除了我们之外,目前只有少数几栋工业楼和宿舍楼竣工。

    不过他们为了节省资金,采用的是香港设计师设计的方案,楼层不高、也比较狭小,只能说勉强能用,跟我们园区的建筑完全不能比。

    所以在园区管委会邀请客户过来参观的时候,都认为我们的公司更有实力,如果他们是客户的话,那么我们公司就会有天然的优势。”

    说到这里,她转头好奇地看着陈凡,问道,“陈顾问,这也是您提前预料到的吗?”

    陈凡耸耸肩,笑道,“我都没见过香港的建筑,哪能预料到这种事。”

    顿了一下,又说道,“我只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设想而已,机械运行会产生热量,楼层当然应该设计得更高一些,这样才有利于热量散发。宿舍和办公楼也是如此。”

    叶语风眉头轻挑,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您要是去了美国,也能白手起家,至少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陈凡微微一笑,“承蒙夸奖。”

    旁边方小莹小声叮嘱文员,“这一段不用记。凡是与陈顾问有关的都不用记。”

    文员点头表示明白,赶紧将记了一半的内容划掉。

    叶语风继续汇报公司的情况,“从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慢慢进驻生产线,今天是1980年1月3日,最晚在这个月底,所有生产线都能全部完成安装,再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调试期,就能正式投入生产。”

    在工作的时候,周亚丽也收起了懒洋洋的性子,变得端庄起来,她等叶语风说完,立刻问道,“那工人呢?一方面,工人的招募能不能及时完成,另一方面,培训工作能不能及时完成?”

    叶语风立刻说道,“工人招募正在进行,这方面是按照最初谈好的协议,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我找袁总了解过相关情况,目前的执行单位是韶关和清远的劳动局,他们正在当地招募工人,而且是以女工为主。

    另外湖南方面也在协助,在邵阳、衡阳等地招工。”

    她看了看周亚丽和陈凡,解释道,“在此之前,深圳只有少量的制造工厂,合资企业更是只有罗湖手袋厂一家,工人全部都是从本地招募。

    但目前深圳的人口数量有限,我们第一批就需要最少1500名工人、用于服装、鞋包、电子、电器多个行业,单单依靠本地人,完全招募不到合格的人手。

    而且在我们之后,可能立刻会有十家以上的企业入驻,虽然他们的用工量不大,但加起来也不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外地招募。

    省里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用工需求下达给几个地方的劳动局,由他们来完成任务。

    如果不出意外,最快在本月底,就有第一批大约600多人的工人到位,最晚在春节过后、初十之前,所有1500人将全部到齐。”

    顿了两秒,她又补充了一句,“如有差额,也是由政府负责补齐。”

    周亚丽听着轻轻点头,等她说完,又立刻说道,“除了员工的招募,我更关心他们的技能培训情况,这方面是怎么解决的?”

    叶语风没有说话,而是看向生产总监马立远。

    马立远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正色说道,“当前深圳有且只有一家中等技能培训学校,是深圳总工会在不久前刚成立的公办成人教育机构:‘深圳职工学校’。

    我们在蛇口工业园管委会、市府相关人员的见证下,与这所学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由这所学校出老师、我们出设备,专门为我们培养合格的技术操作工,专业包括服装、鞋包的裁剪、缝制等工序,以及电子、电器生产线的操作。

    培训目的以实用为主,主要学习实操,周期根据工种、定为三个月到半年不等。

    再加上生产线厂家提供的技术指导,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是没有问题的。

    按照发展规划,在市场销售达到预期的情况下,最长半年之后,我们所有的工业楼、宿舍楼都将进入饱和状态,整个生产也将全面进入正轨。”

    等他说完,陈凡立刻好奇地问道,“现在深圳就有职业学校?”

    他只知道深圳大学是在83年5月得到批准设立,然后在当年的9月27号就举行了开学典礼,总共有两百多名学生入学,师资则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几所顶级大学援助,而且大多都是知名学者。

    属于是进了三流的学校,享受到顶级的教育。

    却没想到,在深大之前,深圳就有了职业教育学校。

    真不是陈凡瞧不起这里,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在以前属于“前线”,而中高等学校一般是不会设在“前线”的,所以在全国各地的区县都在争相办中级、高级学校的时候,这个地方却只有一所“高级学校。”

    那便是分校遍布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