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3章 你要一起来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83章 你要一起来吗 (第2/3页)



    更糟糕的是,由于深入敌境,宋军的补给线拉得太长,粮草供应开始吃紧。

    这一日,军需官满脸愁容地来报。

    “上将军,粮草只够支撑七日了。”

    宋之问眉头紧锁。

    “后方粮草何时能到?”

    “最快也要半月.”

    帐中诸将面面相觑,一位老将站出来道。

    “上将军,不如.就地征集粮草?”

    所谓“征集”,实则是掠夺。

    宋之问心中一沉,他自幼受儒家教育,深知“仁义之师”的重要性。

    但看着帐中将士们疲惫的面容,他又无法苛责。

    “传令下去。”

    他艰难地开口。

    “可向周边村落购买粮草,按市价支付。严禁烧杀劫掠,违令者斩!”

    然而命令执行起来却变了味。

    饥饿的士兵们冲进村庄,不仅抢走了粮食,还犯下了暴行。

    消息传回大营,宋之问勃然大怒,亲自处决了几名带头劫掠的军官。

    但恶名已经传开,郑国百姓对宋军恨之入骨,连带着宋之问“儒剑”的美名也蒙上了阴影。

    这一夜,宋之问又在帐中写信。

    这不知道是第几封未寄出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责与矛盾。

    写到一半,他突然停下笔,将信纸揉成一团。

    “上将军?”

    宋七小心翼翼地问。

    “我没事。”

    宋之问摇头,有些疲惫。

    “只是.有些累了。”

    营外突然响起号角声,接着是嘈杂的喊叫声。

    宋之问猛地站起,抓起佩剑冲出大帐。

    “怎么回事?”

    “报!敌军夜袭!”

    一名士兵慌张来报。

    宋之问迅速披甲上马,下令全军戒备。

    他亲自登上瞭望台,望向汜水关方向。

    奇怪的是,关前并无大军出动的迹象,只有城头一点灯火格外明亮。

    灯火下,白衣飘飘的陈守仁正举杯独酌。

    看到宋之问的身影,他遥遥举杯,声音清晰地传来。

    “宋将军,月色正好,何不共饮一杯?”

    宋之问冷笑。

    “小先生好雅兴,半夜三更惊扰我军,就为了喝酒?”

    陈守仁笑道。

    “非也。陈某是来送信的。”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交给身旁的士兵。

    那士兵弯弓搭箭,将信射向宋军大营。

    信箭精准地落在宋之问脚边。

    他拾起信,借着火把的光亮快速浏览,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上将军,信中说了什么?”

    副将杨承忍不住发问,他额头上的青筋还在突突跳动。

    方才斥候误报敌袭的乌龙让他余怒未消。

    宋之问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在信纸上来回扫视,眉头越皱越紧。

    他缓缓抬头,眼中带着异样。

    “陈守仁邀我三日后在汜水河畔一会。”

    “议和?”

    杨承眼睛一亮。

    “莫非郑国撑不住了?”

    “不可能。”

    宋之问冷笑一声,将信纸递给身旁的老将军路云山。

    “稷下学宫最重颜面,若陈守仁敢背着郑王议和,他师父颜之推第一个饶不了他。”

    路云山接过信纸,浑浊的老眼扫过上面工整的字迹。

    “这这.”

    “念。”

    宋之问命令道。

    老将军说道。

    “宋将军钧鉴。两军对峙三月有余,生灵涂炭,非君子所愿。三日之后,汜水河畔,愿与将军一晤,共商止戈之策。稷下陈守仁手书。”

    帐中一片哗然。一位年轻将领拍案而起。

    “上将军,此乃鸿门宴!不可轻往!”

    宋之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陈守仁不是项羽,我也不是刘邦。”

    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

    “但战局必须尽快结束。粮草告急,伤兵满营,再拖下去,不等郑军反攻,我们自己就先垮了。”

    杨承压低声音。

    “药草的事.”

    “已经解决了。”

    宋之问淡淡道。

    “我派人控制了那几个药草商人的家眷。记住,只可威逼,不可伤人。若闹出人命,只会激起民愤。”

    老将军路云山忧心忡忡。

    “上将军,老朽总觉得此事蹊跷。陈守仁为何突然邀约?莫非有诈?”

    宋之问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落在信纸末尾的一个不起眼的墨点上。

    那墨点形状奇特,像是一滴溅落的血珠。

    他心中一动,突然问道。

    “杨承,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