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5章 仿制燧发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5章 仿制燧发枪 (第2/3页)

性的关键技术后,德莱赛步枪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当时发明这把枪的时候,

    世界范围内,

    使用的都是燧发枪。

    也就是说,

    这两种枪都处在一个时代,

    而德莱赛步枪因为采用了后装子弹的缘故,使得射速大大提高,同时在射击时,也不必在采用排队枪毙的队形,而是可以卧倒射击。

    但是,

    这款枪,毕竟是第一支后装枪,

    所以在气密性和纸壳子弹的问题上,导致射程和精准度都是问题。

    其实这些缺点,

    韩林也都知道。

    但是有啥办法呢。

    这年头,

    都是纯手工制作,工业基础直接等于零。

    反正只要能做出来就完事了,

    毕竟燧发枪在精准度上,也强不到哪去。

    除非说在枪管里,刻膛线。

    这样做,

    确实可以大大的提高精准度,

    但是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前装枪,塞子弹的时候会非常费劲。

    所以即便膛线很早就被发明了出来,但各国依旧使用的是滑膛枪。

    至于现在,

    韩林的要求也不高,就是尽快的把后装枪搞出来。

    至于叶清秋?

    就算仿制出来燧发枪,又能如何。

    为什么,从古至今,造反的藩王那么多,最后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个人?

    而且这些藩王造反,动不动就是七王之乱、八王之乱,互相联合在一起,就是打不过中原王朝?

    原因就在于,

    双方的体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藩王能调动的力量,就只有你这么一块地。

    反观对面,

    可以调动全国的兵马、资源来跟你对抗。

    所以,

    除非你能一击毙命,直接杀入都城,把皇帝给宰了。

    否的的话,

    只要拖下去,

    最后赢的一定会是中原王朝。

    至于朱棣为啥成功了?

    其实在靖难之役的前几年,朱棣也在跟朱允炆的军队打,但是打了一段时间后,朱棣发现了不对劲。

    继续这么好下去,

    输的肯定是自己。

    既然这样,

    为什么不直插首都心脏?

    后面朱棣就是绕开了明军主力,直接挥师奇袭南京,这才最终取得成功。

    而现在,

    叶清秋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

    除非说齐国发生什么重大的变故,

    比如外族入侵、境内出现大量的叛军、农民起义军等等重大变故,

    否则的话,

    叶清秋就需要以南洋一隅之地,面对坐拥天下九州以及西域的齐国。

    这两者之间的体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