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拍花子后续。 (第3/3页)
厂这一带的商铺都特别古朴,甚至是破旧。
阮娇娇和张美华在夏国书店的树荫下下车,司机师傅就坐在树荫下等她们,顺便帮忙看着曹康和陈福生的自行车。
阮娇娇出手大方,一张大团结包了师傅一整天,他又能休息又有钱赚,开心的不得了。
琉璃厂边上的一些店铺正搭着架子,看起来正在改建翻新。
而里面的,远比阮娇娇以为的更破旧。
一些商铺屋檐上还能看见精美的雕刻,但却是门窗损坏,玻璃开了大洞,根本没办法经营。
只有寥寥无几几家店正在营业,门边上坐着几个闲聊的居民,远没有后世繁华热闹。
阮娇娇和张美华进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店,黑底金字的牌匾,柱子新刷了红漆,与周遭的门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家店里摆着好几个书架,架子上放的都是古籍,一走进店里就能闻见一股“书香气”。
除了古籍字画,店里也有瓷器、乐器、刺绣、古玩等等不少艺术品。
张美华的外公原先是个弃笔从戎的书生,退休后又开始陶冶身心,重新拾起自己的笔,开始练字练画。
她来琉璃厂,就是为了给外公买一方古砚,由于不清楚价格,把自己小金库都带来了。
店里坐着一个看书的老人,听闻张美华的来意后,从底下拿出了几个盒子,一字摆开,让张美华自己挑。
他态度还挺冷淡的,根本不介绍,只管继续看书。
张美华完全门外汉,阮娇娇对这些本就不感兴趣,也只是一知半解。
不过由于店里都是大面积玻璃窗,光线充足,阮娇娇和张美华都在认真观察那些砚台。
比起一些精美的雕刻,一方略为普通的砚台进入了阮娇娇的视线。
因为这方砚台有石眼,黑黄相间的鹦哥眼,砚台中间还有石纹,白中透着青黄色,像是砚台晕染了什么污渍脏了一样。
但这些其实不是脏东西,而是保证砚台品质的好东西。
尽管一知半解,阮娇娇还是确信她看中的这方砚台是端砚。
“美华,要不就这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