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目光长远的李氏一族 (第2/3页)
姝一样,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这对姐妹有魄力,携家带口回娘家时,并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
彼时他们听到村里的铜铃声,就带着遮阳的大斗笠,跟着一起朝李氏祠堂而去。
李庆华在等待众人过来时,就将李媛提的要求,和李氏一族的族老们说了。
不说其他族老听了是什么反应,便说李老头,他第一时间就对李庆华说:“华子,这天热,你让大伙儿收了红薯后,记得稍微晒一下再过秤。咱这眼下闹旱,不怕会发芽。但若是之后一直下雨,这天又热又湿,那就不好说了。再有,之前春耕时,许大人说朝廷因去年雪灾,免咱三年赋税。但依我看,今年这税,咱还是要交。不是为了别的,就为了绍安和我李氏一族的子嗣,咱不要差这点。”
一旁有脑子转得快的族老,很快就明白李老头的意思,就跟着点头说:“对,华子听你六堂叔的没错。咱这红薯是媛娘和绍安给的,说是外头并不是很多,还是说是番外买的,反正意思咱这里属于头一个种的。”
“既然这样,咱的产量又高,那就是政绩。咱说是交税,但交得税就是用红薯顶上。不管这对许大人来说,政绩有多大,但东西是我李氏一族的人种出来的,目前整个流云县,也就我们这才高产。”
“东西是我们先种出来的,只要普及开,天下百姓都会记住我们。”
“眼下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咱也不指望上头能给咱什么赏赐之类的。但等绍安中举,中进士中状元,京城的那些人就会知道媛娘这个状元娘子。日后知道媛娘是我李氏一族的姑娘,自然对绍安也有好处。咱这上交的红薯可以当种子,可以说利国利民。咱和许大人好好商量一下,再由族里写个详细的种植,还有亩产……”
李庆华听到这,还有什么不明白。
横竖他们李家坳的人,早早听从谢砚之两口子的安排,囤了不少粮食。
如今这红薯,也不过是他们额外的粮食罢了,缺少一些,并不会如何。
何况之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