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一章 解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一章 解严 (第3/3页)

禁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的被认为是意境诲淫、文词轻佻、妨害社会善良风俗的“靡靡之音”,有的则被认为是为“匪”宣传、隐含政治暗示等。

    “我的热情,啊,好像一把火……”,这首后来热到大陆的《热情的沙漠》被禁的理由,现在看来非常好笑,因为当局认为歌中的“啊”太淫秽,容易让人产生性幻想。

    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被禁有几种说法,其中最可笑的是被引申为期待八路军来,是“为匪宣传的左倾歌曲”。

    早期台湾流行歌后姚苏蓉被禁的歌曲高达**十首,其中她的代表作《今夜不回家》,因为“家”被认为代表大陆,而“不回家”违反了“反攻大陆”政策,所以被禁。

    齐豫的《橄榄树》、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也曾被禁或被要求修改歌词。

    台湾民众多能哼唱的闽南语歌曲都曾被列为禁歌。

    《四季红》因为影射红军,被迫改成《四季谣》。《烧肉粽》、《补破网》、《天黑黑》等因为当局认为歌词暗指**,导致民众生活困苦而遭禁。

    还有一首民歌《捉泥鳅》,原本歌词是“小毛的哥哥,带他去捉泥鳅”,因为“小毛”被联想到毛伟人,被硬生生地改成了“小牛”……

    总之,在没有解除戒严前,一切可笑的闹剧都有可能发生,这绝对不只是大陆才拥有的特色。

    如今解除了戒严,明报已经被安排过去,准备开设台湾明报。

    资金不是问题,储备人才不是问题,官面文章就更不是问题了。

    华人政治想要平稳,无论何时,都需要军方的支持。

    虽然失去了可以干掉任何人的权利,但对张家来说,反而更容易隐藏在水下面,实际的权利也并没有减少分毫。

    在小蒋即将say goodbye时,张家的分量也愈发的重要。

    张泰岳对台湾解除戒严一事上,和小蒋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坚决的维护,甚至主动打压下一些不同的声音,这让岛内众多大佬们,对张家愈发放心。

    所以,开办明报以及天下唱片进驻台湾的事,都是一帆风顺的。

    要知道,燕青羽这个台湾张家的四少,和如今管理一切传媒业务的新闻总局的扛把子宋处瑜同学,是以兄弟相称。

    宋处瑜同学也是有大抱负的人,对于未来总统之位的渴望,几乎是司马懿之心。所以,他不可能不交好燕青羽……

    总之,香港电影能够毫无阻拦顺通无阻的进入台湾院线的,只有天下集团。

    只是,开办电视台和开办报纸的情况又不同。

    首先,民办电视台的法人一定是台湾人。

    当然,这一点对燕青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本来就要给王祖娴换工作了,去台湾当个电视台的台长,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衣锦还乡嘛!

    但,这家电视台又不能是独资的,宋处瑜说最好能引入外资。

    不过,这个外资最好不要是天下集团,因为这显然是把人当傻子看了。

    所以,燕青羽就想到了邵六叔,做熟不做生嘛。(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