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副组长刘海中,玻璃实验室的窘境,安全头盔试制 (第2/3页)
有出现呢?
此时的李爱国已经骑上摩托车便来到了地铁施工工地,找到了张团长。
摩托车配件的生产已经在进行中了,安全头盔也得赶紧搞出来。
地铁工地这边正在进行大生产活动,铁道兵们加班加点的工作。
身为地铁这边的顾问,李爱国太清楚地铁工地的危险性了,铁道兵同志们更需要安全头盔。
玻璃钢在当前属于军用物资,由铁道部或前门机务段出面协调均不妥当,最佳方案是由队伍上的同志介入。
铁道兵隶属于队伍编制,由其出面协调更为适宜。
张团长正指挥盾构机作业,见李爱国到来,立即安排副团长代行指挥职责,将李爱国引至僻静处。
“头盔?你的意思是,那种玻璃材质能用于头盔制造?”张团长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
“玻璃钢并非传统玻璃,而是一种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李爱国简要介绍了玻璃钢的属性。
“具备轻质、高强度及优良缓冲性能的头盔?这可是好事!”张团长精神一振,“这样,我亲自陪你去,务必尽快将头盔研制出来。”
张团长常年佩戴钢盔,早已对其重量不满,尤其在磕碰时,震得耳膜嗡嗡作响。
如今得知有轻便且安全的替代方案,自然不愿错过。
李爱国见张团长反应积极,深知此次找对了人。
显然,安全头盔尚未量产,已初步锁定了一个重要用户。
这也符合他的研制思路,脱离实际应用场景的产品,只会造成精力与物资的双重浪费。
随后,张团长向铁 12师师部作了汇报。
师部起初虽有疑虑,但看到报告中李爱国的名字,当即批复:“你们直接与玻璃陶瓷研究院接洽即可。”
李爱国倒是想让张团长开上吉普车,这货却觉得坐在摩托车上更舒服。
没办法,拿到了全套手续,李爱国只能骑上摩托车,载着张团长来到了建材部玻璃陶瓷研究院。
建材部相对于其他几个部委显得格外寂静。
玻璃陶瓷研究院的领导见铁道兵的同志找上门,都感到很奇怪。
他们是负责研究砖瓦陶瓷,跟铁道兵部门没有业务往来。
“玻璃钢?”研究院一位主任看着采购清单,面露困惑,“这东西早就被判定为应用价值有限,试验车间已停止生产了。”
“我们需要一吨的玻璃钢。”李爱国听说实验室还在,顿时松口气。
研究院的主任虽不清楚这些人为什么需要这种没用处的材料,还是按照规定,联系了负责试验车间的宋远征教授。
宋远征教授是第一批研制玻璃钢的7名同志之一。
当年正是他带着研究小组在无设备、无技术、无资料的情况下,研制出了玻璃钢,还得到了上面的表彰。
本以为这种新型材料能发挥重大作用,只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出乎了宋远征教授的预料。
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玻璃钢在坦克实验失败后,就变成了一堆废品。
目前宋远征教授的主要工作就是带着几个研究员继续优化玻璃钢的生产,同时想办法开发用途。
听闻有人要大规模采购,宋远征满心疑惑。
他给李爱国和张团长倒上茶,问道:“同志,你们了解玻璃钢的特性吗?”
“轻质高强、耐腐蚀、绝缘隔热。”李爱国喝口茶水,说道:“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力学性能、耐候性和温度适应性,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刚性不足,容易弯曲,不耐高温,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将会融化。”
当年正是因为这两个缺点,玻璃钢制成的坦克护板才被淘汰。
你想啊,对方一发炮弹过来,温度上升至数千度,坦克的护板竟然融化了,这还了得?!
“那你们为何还要采购?”宋教授愈发不解。
“宋教授,一种材料是不是合用,要看它用在哪里。”李爱国拿出一份图纸递给宋教授:“这是一种头盔的图纸,麻烦您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