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商之大者 为国为民 第四十三章 功盖当代 (第2/3页)
奸臣那也是需要人脉滴,尤其是在西府任职,下管一群武将,没点恩施怎么服众,属下的亲儿子不帮那帮谁?
但是帮也得看怎么帮,直截了当的为王智表功不一定是好事,毕竟在陛下心里这小子一直都是心头刺。
但是把功劳转到陛下头上,那就不同了,就看你这个皇帝认不认了,认了那就得把王智的功一起认了,不认也无伤大雅,反正自己是表了态了。
远在西北的王智再也想不到,自己这一路走来顺顺当当,为他保驾护航的竟然是一个个奸臣,还是一个比一个奸的那种。
不过也是,王二郎这几年来做的全是个窃国资敌的事,朝堂上若不是奸臣当道还真说不好能不能成事。
“那依卿之意此事该如何处理啊?”赵佶依旧不依不饶的追问。
已经懂了皇帝心思的蔡攸大大方方的谈论起来,“陛下,臣以为此乃旷世之功,当大赏有功之臣,立碑刻撰以表陛下功德,树后世之榜样,另外可以太子殿下代天子出城迎接功臣以及党项李氏,再则可封党项李氏为闲官留居汴京,后则朝廷当尽快派遣官吏军队入驻西夏,尽快完成接收,教化西夏百姓,使两国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赵佶颔首,表情颇为满意,接着问向群臣,“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互相观望一眼,皆摇头不语。
“好,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就依蔡卿所言。”
接着赵佶又看向蔡攸,“蔡卿。”
蔡攸躬身行礼,“臣在。”
“此事你全程督办。”
“臣领命!”
“对了,你说要大赏功臣,这大赏如何赏啊?”
赵佶还是问了这个蔡攸极力避免的问题,甚至连那个人的名字都未曾提过,就怕提到这茬。
不过他也想到了皇帝会问他这个问题,所以也想好了应对之法,“陛下,封赏之事乃是东府职责,臣不敢越权。”
蔡攸说完就直接退回了列队,闭目养神,都没给皇帝追问的机会,这玩意要是说错了,不对皇帝的意,那前面说的全白搭了,好人自己已经做了,坏人就留给别人去做吧。
东府几位执事相公互相瞅了一眼,皆大感头疼,可是陛下的目光已经看向了几人,你说怎么办吧。
你要说功劳吧,那童贯大太监因为买了燕云几个州就被封了郡王,还是大宋开国以来唯一活着被封的异姓王,这王智直接把西夏一国都给拿下了,功劳孰高孰低那还用问吗?那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单以功劳来看,就是封嗣王都绰绰有余。
可你要说直接按照现有的这个例子封郡王,皇帝会同意吗?
那王智在陛下心中啥样,恐怕连皇宫中的老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要是封国公呢,又似乎是太低了,别的不说,蔡攸这厮就是刚封的燕国公,你说这玩意有啥功劳,仗是一个没打,就光坐镇后方了,就到了最后辽国灭国后跑去燕云刷了个脸,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