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商之大者 为国为民 第三十六章 灵州城外 (第2/3页)
之一的力量,集结二十八个千人大队长一同护卫的人,除了会长之外也就只有岳队长了。
至于会长,众护卫都知道,那是不可能去兴庆府的,毕竟西夏皇族党项拓拔氏可还在兴庆府的皇宫里待着呢。
可看到岳队长身后还有两人时,一众护卫瞪大了双眼,都快不会思考了。
不会吧!
会长贴身护卫队的富贵两队长怎么也出来了?
难道是?
当高大壮硕到不似凡人的王二郎出现在众人眼中的时候,他们反而没有那么震惊了,转而复杂了起来。
有人惊喜,有人忧愁,有人叹息…他们都明白了今日的任务是什么。
这一日终于还是到来了。
他们护卫队中有汉人,有番人,也有纯正的党项人,民族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都知道西夏商会与党项拓拔族是不可能共存的,终有一日会倒下一个。
经过这三年时日来两方不知何几的角逐厮杀,事态已经很明了了,党项拓跋族已经彻底失势了。
或许,这个任务结束之后,西夏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了吧。
这个时代的人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国家的概念,尤其是西夏这种部落制的国家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战争只要不屠城,和他们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换谁来统治,他们还是那样生活,谁给他们的待遇好,他们就会称赞谁,就会认同谁。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没有集体荣誉感,更不会为国家去效死,就如同燕云十六州,心心念念的那只是大宋的高层,燕云的百姓可不管你是辽是金还是宋。
大宋上下在北伐之前都认为王师一到燕云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结果呢,燕云百姓根本鸟都不鸟朝廷大军。
受到到中原文化熏陶数千年的汉人尚且没有多少国家民族的概念,何况是西夏人,相比较自身利益,国家这个东西实在可有可无。
一个切实的例子便是后世蒙元进入华夏大地时候差点杀的北方汉人断了根,可仅仅经过一百多年,在汉人重新入主华夏后,竟然有超十万汉人为蒙元自杀殉国,其中更是有超过六成的儒家士大夫为元朝殉国守节,为历朝历代之最。
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因为元朝对于社会太过宽容,赋税也是历史中最低吗,相较于大宋的一斗田税,元朝最多不过三升而已。
元朝亡国不是因为他们对百姓苛刻,而是因为不会施政,导致社会秩序一片混乱,最终败亡。
把汉人杀了数千万的蒙古人在后来都可以受到百姓如此爱戴,何况是把西夏百姓当成主子伺候的西夏商会。
在王二郎领军踏入西夏地界的那一刻,他就体验到了什么叫‘箪食壶浆以迎‘,前来迎接送行的百姓一度使得护卫大军寸步难行,到最后人人身上都挂着西夏的食物特产。
若是给大宋的士大夫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定会觉得自己是在做梦,这到底是得胜归来的王师,还是敌国来攻的军队?
王二郎此行的目的自然只有一个,灭国。
但是在看到这些淳朴可爱的百姓后,他有些动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