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隐儒 (第2/3页)
眼看他面sè慈祥地望了过来,一时挠头冲他笑笑,笑完又觉面皮发热:“那把剑,可以给我看看么?”老夫子微笑读头,示意自便。
一把名满天下的剑,此时便在方殷手。
灰鲨皮鞘已然磨损泛白,青铜剑柄及剑锷处亦有丝丝灰白锈sè,许是年月已久使然。拔出细观,但见剑身呈深青颜sè,及至段淡青,及至剑首已是青白之sè,望来锋刃如霜,烁烁微光。那是岁月的痕迹,那是风霜的打磨,这是一柄古朴而又平凡的剑,并无任何出奇之处,一如眼前老人。
方殷却是反复把玩啧啧称奇,又拔出自家剑来两厢作比:“怎不一样?怎是这般?怎我这剑通体青sè,这把却是――”老夫子喝一口茶,笑道:“剑本凡铁,常自磨砺,待你使得多了,来rì也会这般。”方殷读读头,问道:“孔伯伯,这把剑叫作恪吾,你这把又有什么名堂?”老夫子看过一眼,赞许道:“传道受业解惑也,恪吾之责天必予之,好名字。”
“是么?哈!那这一把呢?”
“无名,一把佩剑而已,有人称它作仁剑,却是抬举它了。”
“仁剑?呃,这话怎说?”
“剑乃凶物,司主杀伐,你说说看,仁从何来?”
“剑无善恶,何以凶杀?单看执于谁人之手,以仁心御之,便是仁剑了。”
“以仁心行不仁之事,何以为仁?”
“以仁心行不仁之事,不仁之事亦为仁,孔伯伯仁义之人,使的剑自是仁剑了。”见他侃侃而谈,可说是对答如流,孔夫子略觉惊奇:“呵,有些见识!你再说说,何为仁?”方殷略一沉吟,说道:“仁者,二人也,相处有道,可以为仁。”孔夫子笑道:“天亦二人,夫亦二人,何以不作仁解?”方殷答道:“道是二人有无互通,不过存乎一人之心,仁之上下左右相对,取的是合德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