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只剩方腊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只剩方腊了 (第3/3页)



    可问题是,张浚摆在右翼的宋军,是曲端的人马。

    战前,张浚刚夺了曲端的兵权,张中孚、李彦琪受处分,这本来就已经引起了曲端手下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大元帝国和赵宋王朝的形势相差如此大的情况下。

    到了今时今日,哪怕是这些不太懂政治的宋军将士,也觉得,赵宋王朝没机会了,这天下肯定是江鸿飞的、是大元帝国的。

    更何况,石秀还已经派人去策反了曲端手下的人。

    曲端的心腹张中彦、赵彬答应投降大元帝国,甚至答应临阵反戈。

    简而言之。

    元宋两军激战到午后,大元军投入了战场预备队,向赵哲的环庆军发起攻击。

    赵哲原为两浙路提点刑狱,曾与张俊一起在东南讨平叶浓。张浚接收童贯的兵马时,很欣赏他的才干,特意将他选了进来。

    之后,张浚又派他接替王似,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赵哲是文官,带兵打仗算不得内行。战斗激烈之时,他却擅自离队,不在军前督战。

    因此,环庆军被大元军一下子就冲垮了,致使宋军其它各营没来得及增援。

    环庆军一垮,士卒溃逃,影响了整个战局。

    其它各军也纷纷溃败下来。

    见此,刘慧娘给曲端手下的人马发出信号,让他们动手。

    曲端手下的人见大元帝国方面终于让他们动手了,立即临阵倒戈,杀向宋军。

    与此同时,刘慧娘令大元骑兵全都压上去。

    只见,铺天盖地的骑兵冲向了宋军。

    石宝也看准战机,率领杭州城中的大元军杀出城来。

    兵败如山倒。

    面对这样的形势,宋军大败。

    更麻烦的是,由于战前张浚只想到了胜利而没想到失败,因此一旦战败,他便举止无措,不知道怎样收拾残局才好。

    再加上,宋军大多都是步军,而大元军有近二十万骑兵。

    由此,宋军惨败。

    事已至此,江鸿飞大一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赵宋王朝肯定一丝一毫的机会都没有了。

    大批大批的宋军投降。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去投方腊。

    张浚见此,自刎在钱塘江岸边谢罪。

    江鸿飞被石秀、孙静、石宝等迎进杭州城。

    这段时间,为了彻底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守卫杭州城,孙静发扬大元帝国的传统,大搞公审,消灭了赵宋王朝的统治基础,也就是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给杭州城中的所有军民免债、分田、分粮,甚至给有功的将士分女人,使杭州城中剩下的人全都成为大元帝国的忠实守护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宝才能率领杭州城中的军民,一直坚守到现在。

    如今,江鸿飞入住杭州城,所有人都夹道欢迎,热烈欢呼。

    江鸿飞下圣旨宣布:赵宋王朝彻底成为历史,大赦天下,东南地区免税三年,让民众休养生息。

    另外,江鸿飞下圣旨,让大元帝国的各处,往江南运五百万石粮食,用以救济遭了十年兵祸的江南,使此地尽快恢复昔日的繁华。

    与此同时,江鸿飞派人去四处宣告:赵宋王朝亡了,所有原属于赵宋王朝的人,不论军民,还是官吏,只要拜降,一概既往不咎,若负隅顽抗,格杀勿论。

    在江鸿飞的最高指示下,有四十几万宋军将士先后投降。

    江鸿飞派兵部的官员去将这四十几万宋军中的老弱剔除,按照意愿,或回原籍,或留在江南,分给粮食、田地,让他们复为良民。

    那些不愿意再当兵的宋军将士,也照此办理。

    最终,江鸿飞又得精兵十八万。

    江鸿飞安排兵部以及有关部门,对这十八万精兵,进行政治教育,重新训练,然后打散,编入各支大元军中。

    与此同时,江鸿飞和大元帝国的一众大臣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占领了浙西地区的永乐朝身上。

    现如今,只剩下方腊占领的这一小片区域,江鸿飞就完成了大一统……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