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天玄的无奈 (第2/3页)
们,或许永远只能化为历史的迷雾,飘荡在南京的天空了。
早在一个多月前,李天玄就派遣瑞恩前往南京。为的可不仅仅是在鬼子杀到南京时,多消灭几个日本士兵。
为了让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那个冰冷的数字能少上那么一些冤魂,李天玄让瑞恩到达南京后,即开始暗地里散步谣言,诉说着鬼子的凶狠和国民政府的战略撤退计划。
瑞恩带去的宣传资料,将小鬼子历次在中国制造的屠杀和那一个个万人坑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不少人开始改变主意,提早撤出了南京城。
虽然李天玄有了一定的后手,有可能在南京城破时,用另一些手段来阻止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但他真的没有把握自己能成功。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他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可历史的脚步,好像并没有慢上多少。
如果李天玄的那些后手一旦失败,那么南京大屠杀这个悲惨的结局,很可能照样会毫不留情地发生。
就算他成功了,日本人没有进行那么大规模的大屠杀。但就像历次战争一样,那些小规模的屠杀,是无可避免的。
而南京的民众,就算留在南京,侥幸活了下来,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做个日本的奴隶,用自己的顺从和劳力,为小日本的侵华战争添砖加瓦!
瑞恩虽然早就给国民政府的高层提出了不少建议,譬如在南京外围战略要地进行狙击,譬如在战前就组织民众的撤离。
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南京也不是山东,不是济南,更不是明月城,李天玄的建议,其实不是老蒋没想到,也不是国民政府那些高层都是饭桶。
只是,想到归想到,提议也不少。但所有的这些,最后都受制于政治的需要,被无情的否定了。
也许,在国民政府那些高层政要的眼里,死上区区那么几十万的老百姓,真的无所谓。
淞沪会战结束的撤退时,上海花园口的决堤方案,还不就是在这种思想作崇下作出来的。
结果,鬼子没淹死几个,倒是淹死了大量的无辜百姓。
立场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必然不同。
李天玄出身于小老百姓,世代为农的背景下,自然特别关心那些和自己祖祖辈辈一样的农民和老百姓。
可国民政府本身就建立在大资本家和军阀的基础上,他们代表的必然是资本家和军阀的利益,指望他们能替老百姓考虑,那真是太天真了。
就像老蒋也是真心抗日,可他的抗日,不是为老百姓抗日,他是为了他的统治地位在抗日!
当很多事无能为力的时候,那最好的就是去做另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冷眼旁观,或是整日以泪洗面,活在指责别人的空谈里妄言里以度日。
在走高层改变历史的路走不通后,李天玄只能靠自己手上的力量,尽量和去多救一些人。
李天玄派遣的三个团,虽然有把握在南京来一场振奋国人的城市攻防战,用巷战磨掉小鬼子的气焰。
可是,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