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6章 惊人的射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6章 惊人的射程 (第2/3页)

就铺在停机坪上,四周固定在停机坪专门预留的挂钩位置,平坦的覆盖了停机坪的中央。

    这样一来,直升机在降落之后,轮子就会落入网的网眼中,然后不规则的卡住,或者说网的线缆充当了直升机轮子的停泊限位器,导致轮子无法左右前后移动,那么发生滑动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简单,粗暴,但是很有作用。

    除此之外,无论是法国还是美国的技术方向,又或者其他国家类似的技术方向,整体来说就比较“正常”了,没有这么的狂野,但是总归来说,这些技术的本质也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把即将降落的直升机和甲板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不难发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两个解决方案截然不同,但是最终结果殊途同归的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直升机携带一个类似于抓钩的东西,或者说是捕鲸用的鱼叉的东西,在直升机降落到距离甲板一定的高度时,把这个特殊的结构射出去,挂在甲板上的对应装置上,这样一来直升机和甲板就算是完成了连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逐渐的收紧绳子,也就是缩短这个结构的长度,让直升机逐渐接近甲板,最终在有稳固连接的情况下,缓缓的安全的降落在甲板上。

    简单来说,类似于让直升机变成一个“有线”的风筝,可以在风中不至于失控。

    也就是以法国为主流的“鱼叉”舰载直升机辅助降落系统。

    至于第二个方案,那说起来就更简单了,直升机上面携带这个“鱼叉”装置,那必然要占据不小的空间,再加上甲板上还需要设置对应的,用于鱼叉挂钩的“洞洞板”,否则鱼叉总不能射到甲板上,那厚厚的钢板也炸不透啊?所以,如果把这个结构反过来,那就是甲板结构发射“鱼叉”,直升机被“叉”中,最后真的就像是放风筝收线一样,通过缩短绳子,把直升机给拉到甲板上。

    但是,这个方案很明存在巨大缺陷。

    简单来说就是,在鱼叉系统中,直升机发射鱼叉命中甲板上的“洞洞板”,这样鱼叉就能勾住洞洞板,完成直升机和甲板的连接,但是如果甲板发射鱼叉,那么直升机可没有洞洞板给它勾住,那么鱼叉怎么和直升机连接?难道给直升机的肚子上穿个洞?这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是甲板发射捕获结构,也就是鱼叉,那么必然鱼叉不能使用软性连接,也就是鱼叉结构不能是绳索以及类似的东西,必须是一个硬的东西,比如说一根特殊的棍子,上面带着一个特殊的勾子,在直升机降落到甲板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某一个区域范围内之后,这个棍子立起来,勾住直升机腹部的对应的勾子,然后把直升机拉下来,最后紧紧的拉住在甲板上,不发生任何滑动。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似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和战斗机尾勾。

    “首长,目前我们正在攻关的,是类似法国鱼叉的技术。”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个技术方向,较短时间内实现的概率比较高。”

    “至于苏联的那种,说实话我们觉得有点太过于敷衍了,他们的飞行员可以玩艺高人胆大那一套,或许一百次里面,也能有九十九次成功,但是失败的那一次,可能就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会考虑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借用他们的这种措施。”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是希望采取一种更科学的办法。”

    “当然了,我们也在搞美国的那种方案,只不过他们的方案难度更大,但是相对应的着舰的稳定性和飞行员的压力也更小,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很具有优势的。”

    “只不过确实难度太大,我们是作为长期技术来进行研究的。”

    甲板上,王烨认真的解释了一番,等王烨说完之后,魏青山首长就先插话说道:

    “你们这个想法很好,该高就要高,该低也得低。”

    “好的技术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