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一章 繁荣的渤海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一章 繁荣的渤海湾 (第3/3页)

之听到了这话,不由道:“我一直以来以为南方擅长渔猎,没想到北方百姓也擅长,这般千帆竞流的景象,如今看来甚是壮观啊!”

    “原本是不擅长的,出海捕鱼的渔民更是贱籍之流。”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道,

    “但大王来了后,开始传授渔民捕鱼的技巧,提供捕鱼的装备,甚至鼓励村庄以集体为名义向朝廷租借那些大船。”

    王度说到这里,指着需要几十甚至近百青壮力量才能操作过来的退役军舰道,

    “这才让渔猎变得丰富了起来,让百姓们靠着渔猎也能活下去!”

    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若有所思,这般由政府开拓向海洋,是王羲之所完全没预料到的。

    毕竟身为世家贵族,向大地刨食才是正常的。

    “海洋之中有这么多的鱼吗?!”王羲之问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很蠢的问题。

    王度倒非常乐意让琅琊王氏长长见识,“至少现在取之不尽,每年船只规模与体积都在变大,如果不是大王规定了春天不许出海捕鱼,怕春天都有船只出海!”

    “偷偷出海出不了吗?”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不由好奇起来。

    “大船才能出得远,而退役的大船都是有数的,再加上海上有舰队巡逻的,若是被抓住了连船都会被没收,没有村子敢冒这么大的风险!”王度摇摇头说道,

    “而且在海上航行最重要的是淡水,整个渤海湾,甚至向更外面的海洋衍生,能补给淡水的海岛就只有那么几处。

    尤其打渔打到便宜鱼都会到那些淡水岛上处理,贵重鱼则尽可能带活的回港口出售!”

    “嗯!?”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带着几分好奇,道,“那些淡水岛上有这么多的人,能够这些海鱼都给吃了!?”

    王度摇头说道:“想什么呢,基本上都在那淡水岛屿上制作成咸鱼,运输到沿海港口再进行下一步处理,看看到底是直接拿来吃,亦或者是制作成咸鱼干。

    总而言之,平民们都把这些咸鱼或或鱼干当做配菜,便宜可口,配上饭来却是管饱。”

    王羲之听到这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对王度道,“能让百姓们吃上鱼肉,也是了不得的善政啊!”

    “谁说不是呢!”王度也对王羲之感叹道,

    “当初天寒地冻,又旱灾绵连,接着还有蝗灾肆虐,青州过得是什么日子。

    也就汉王来了青州,先是从豪族世家手中收回土地,又顶着压力鼓励百姓发展船舶渔猎。

    甚至到后来,连水师退役军舰都卖给百姓,才有了如今青州的繁华。

    虽然渔猎依旧很辛苦,但对比起当初饥一顿饱一顿,要好太多了。”

    王羲之看着王度对刘泰的赞美,明白渤海湾这一线百姓,尤其渔民绝对真心拥护刘泰。

    毕竟当初渔民在官府的管理中是属于不纳税的,没任何统战价值的群体,甚至有的渔民连生下来的女儿都不允许下船,因为怕玷污了土地。

    但现在,随着他们能够带来大量的鱼类,生产大量食物,作为生产力本身,自然也就有了统战价值。

    尤其封建时代,有着明显的士农工商等级排列,如今捕鱼渔民被归类到农这一等级中,那他们自然是归属于良民。

    而这样的等级制度所带来的隐性收益也是很高的,别得不说,单是想要从军就必须要是良民,良家子。

    当然如果以后随着知识普及,说不定读书从政也会是一条出路。

    这就让他们有了一定上升空间,与之对比,刘泰虽然创造出适合商人交易的环境,但并没有对商人有什么身份地位的抬升。

    毕竟华夏历史说明了,接下来至少一千年封建制度都是最先进的制度。

    自己没必要强行加快历史进程。

    因为刘泰始终铭记,就是自己是要让大汉加入些海洋基因,而不是让大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毕竟不论是伟人,还是自己上辈子的生活经历,都告诉自己,资本主义不是什么好东西。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