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二章 荥阳郑氏的决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二章 荥阳郑氏的决断 (第2/3页)

读书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

    而刘泰提出了《汉书》与《九章》就是如此,像是四书五经什么的,刘泰难道不知道这些东西作为考试材料其实很好的吗?

    但对底层的军史来说,如果刘泰提出这这些科目,那就要把军史从考试中筛选出去,到时候自己只能会录取到世家子。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把基础书籍铺开的难度了。

    因为原本每一处地区都有府兵,从府兵到战兵,基本上都是需要经过《汉书》与《九章》的考试,所以刘泰统辖的区域,只要是有府兵的,就有这些书籍。

    自己只需要在各处准备好空白纸张,让那些自愿抄写的学子抄写就好!

    当地士子或者寒门,在知道考试范围后,能很快找到教材,至于抄写,这东西想要记住本身就是要抄写的,这对一年后想考核的士子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而言之,这件事到底这般顺利铺开来,所有觉得自己掌握了字,学会了算术的家伙都打算试一试。

    就算自己不会,但要是自己运气好蒙对了几题,然后顺利被选中了呢!

    不论怎么说,整个黄河以北的世家,寒门,亦或者军史,都投入到了努力学习中。

    这时候的世家哪怕知道在刘泰想出来的考举制是对自己等人推崇的察举制的对抗,但这些世家也实在不敢站出来对刘泰说不。

    毕竟这是乱世,不是和平的盛世。

    对刘泰这种手持兵戈,杀心自起的不败将军,祖逖看了都发休,难道世家看了不担心吗?

    他们原本支持的大汉三大将,石勒被杀,刘曜被擒,现在他们还能推举出什么人来?

    对世家来说,他们必须要有个领头人,世家才会汇聚到这领头人身后做什么动作。

    但若让这世家自己去上战场,说实话,极少数世家会这么干。

    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而回报却又太低,毕竟就算是匈奴当权,他们一样受到重用,刘泰约束,他们一样存续。

    但若直接参与了争霸,想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那可是要做好死全家的准备。

    所以,面对刘泰的考举制度,河北世家们更多只是去努力寻找适合的名师,去努力凑齐需要的教材,以及想办法去找羊曼、褚翜等人照个面,说不定考试时就提携一下自己儿子呢!

    总而言之,世家在发现自己没办法改变规则后,会以极快的速度去适应规则,去寻找规则之中的漏洞,从而让自己能够顺利的存续下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像是主学《易经》的王氏,《尚书》的郑氏,《古文尚书》的孔氏,《毛诗》的郑氏,《周官》《礼记》的郑氏,《春秋左传》的杜氏,服氏……等等世家,他们也陡然发现,自己家族传承的经书完全失去了作用。

    因为现在的刘泰只推崇,讲述汉家历史的《汉书》,以及提倡数学的《九章算术》,这不免让他们感觉到恐惧。

    他们很想反抗,但根本就组织不起来,相对于他们家族传承的这些经书,《汉书》与《九章》算术对广大军史与寒门子弟才是相对公平的选择。

    而没有更广泛的学子作为支持,他们就算闹也根本闹不出什么事情来。

    毕竟这是乱世,他们甚至没有几天的安稳日子,世家若依托规则那的确很强大,但只要出现有能破坏规则的人,那世家却又显得格外脆弱。

    当然,在刘泰的境内闹腾归闹腾,却也没有什么太多影响。

    毕竟不想要当官选择继续做隐士就好,只要是讲规则的世界,总归是割不到躺平的家伙。

    但这些世家只要还想当官,那他们就必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毕竟他们也清楚,如今刘泰势力已成,想要再到刘泰的核心,就必须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考核上来才行。

    而对世家来说,这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刘泰硬是占据了所有的官位,一点都不分润给他们,那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绝望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