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 (第2/3页)

头头是道,还编了规范坊市的律令******

    吃罢午饭后,众人稍事休息。

    未时,王羲之又展开纸笔,开始记录。

    贤良(江原何点)日:「紫微垣乃帝车所在,本当清辉流转。仆昨夜观星,却见垣中星辰之气结成絮团,当应在今日。仆请陛下与民休息,蜀中度田甚急,远近骚然,今日又论有无,令天下士人不谐,恐非治国之道。」

    尚书(洛阳毛邦)曰:「君言紫薇之事,可有实证?若无实证,岂非信口胡说?」

    贤良日:「有史传之事可验。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此主妃后专制,彼时果有贾南风擅政。太安二年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有声如雷者三。君道亏而臣下专偕之象也。是日,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河间二王,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尚书日:「汉儒天人感应之说,实则牵强附会。大梁开平元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蚀之,在井。井,主酒食,女主象也。然大梁开国,气象万千,何来女主之象?」

    贤良曰:「此日蚀应在东南,彼有山后权,验之矣。」

    尚书曰:「今岁正月,白虹贯日,占得月内近臣为乱,乱在何处?」

    贤良曰:「占卜不准。」

    尚书曰:「何为准?」

    贤良曰:「或主外臣起兵作乱。」

    尚书曰:「何时?」

    贤良不能对。

    尚书日:「牵强附会,实乃可笑!天子令世人质疑、实证,若不能实证,便是可疑。

    汝速去也。」

    何点被驳倒后,换了张舆记录,让王羲之喘口气,休息一会。

    邵勋让人将记录拿来。

    这个何点动机不纯,若非今天说了不因言获罪,定要狠狠训斥一番。

    他所说的内容其实汉儒末期的僵化套路,天人感应,牵强附会,到现在还很有市场,

    连热衷玄学的人都学习这玩意。

    至于相信的成分有多少,那就看个人了。反正王衍很喜欢谈这个,但部勋发现他其实是不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星象、天变、日月异象根本就没应验,有些则是出现异象后再找一个发生的事件,牵强附会套上去。

    这也是有人质疑天人感应学说的主要原因,怎么听着像是马后炮呢?

    毛邦深得他的意旨,提出要实证。

    你不能证明,那就是假说,别拿这个当真理。

    这个质疑、实证的态度,是邵勋极力想推广的,也是他大政方针中提出「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因。

    争论到现在,说实话已经偏题的苗头了。何点不从思想本身来反驳,而是迁回人身攻击,可见一斑。

    或许辩论到最后都这样。

    前汉盐铁会议大辩论,到最后桑弘羊谈财政国防,贤良文学谈用爱发电,你讲你的,

    我讲我的,都在输出观点,鸡同鸭讲。

    但这种辩论也不能说没意义,至少可以争取一部分中间派,以及让本就倾向于你的人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甚至还可能削弱反对派的意志。

    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政策讨论辩论仍然屡见不鲜,即便发起会议的人心中早有决定。

    将记录送回去后,邵勋正要继续听,却又有人问他了。

    嗯?是谁这么不懂规矩,总是越过他设置的辩手直接「刺王杀驾」?

    抬眼一看,原来是巴西太守龚壮。谁把他弄来的?太守不要做事吗?丢给郡丞做得好吗?

    罢了,面刺朕者,今日无罪。

    「敢问陛下,老子著五千言,举守静抱一之事,令人身心愉悦。而陛下却让人穷究道理,或可得一二奇物,兴家旺产业,然终究违背圣人本意。」龚壮说道。

    「其一,老子举守静抱一,非为守虚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