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篇8:君臣之辩:赵祯VS苏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番外篇8:君臣之辩:赵祯VS苏良 (第2/3页)

声音。

    “有何不一样?此举不但除掉了这些官员,而且也显得朝廷隆恩浩荡,难道不对吗?”

    “官家,死罪就是死罪,若硬寻理由减免,非当下变法之道,您……您如此主张,是为了自己的仁善之名吧?”苏良突然反问道。

    此话,让赵祯老脸一红。

    没想到苏良将话说得如此直接,刚才打官腔,显然就是为了逼出他的心里话。

    赵祯看向苏良。

    “苏卿,这里也没有外人,朕就直说了,朕仁善对待官员,难道不对吗?”

    “不对!”

    苏良挺起胸膛,高声道:“官家,仁善无错,然过仁则有错,对有罪之人施加仁意有错。一国之君,过仁近于昏而非近于贤!官家若想成为一代贤君,便不能过仁!”

    “一名地方主官,掌控着一方百姓生死,他若徇私枉法,下面官吏必然循之,一方百姓都会随之受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视听。”

    “官家自登基以来,过于仁善,让天下官员都以为官家好欺,官家好骗,官家不会重惩官员!”

    “这导致诸多地方官员都以为,即使犯下重罪,只要向官家认错,只要态度诚恳,重罪便可轻惩,故而,许多官员肆无忌惮,根本无惧朝廷律法!”

    “而今正值全宋变法之际,臣以为官家应该丢掉所谓‘仁善之君’的包袱,杀伐果断,对待有忤变法者,必须重惩,若还如往常一般,过仁对待朝堂官员,凡事和稀泥,重罪轻判,则变法难成,盛世难期!”

    “臣借此事,也向官家进言,仁君好做而贤君不好为,望官家摒弃往昔对于宗室外戚、士大夫官员的态度,正法令,为全宋变法,做一名贤君,而非一个碌碌无为的仁君。”

    ……

    苏良一口气说完主张后,重重拱手。

    这一刻,赵概一直低着头。

    他不敢说话,甚至连呼吸都放缓了许多。

    苏良实在太敢说了!

    其刚才一番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官家自登基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是在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仁君,而非贤君。

    苏良完全否定了官家长期以来努力营造的仁君之名。

    这番话若让馆阁的那群老臣听到,被天下的士大夫官员和书生士子听到,恐怕唾沫星子都能淹没苏良。

    太无礼了!太偏执了!太放肆了!

    赵概感慨,这幸亏是苏良所言。

    不然官家再好的脾气,估计也受不了被臣子如此羞辱。

    这一刻,赵祯也陷入沉默中。

    长期以来,仁君之名就像是罩在他身上的一道金身。

    他很喜欢仁君之名,做任何事情都会想一想是否合乎仁善。

    但今日,他突然感觉自己的金身破裂了。

    他最看重的官员,竟然认为他长期的仁,是过度的仁善,是使得他的皇帝生涯碌碌无为的仁善……

    这让赵祯有些无法接受,感觉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仁君,这是他最在乎的两个字。

    他希望百年之后,后世所有人看到他的名字时都会想起这两个字。

    赵祯缓了缓,看向苏良。

    “朕难道就不能在做仁君的同时,也做一名贤君吗?”

    听到此话,苏良心中长呼一口气。

    官家如此问,证明他没有生气,而是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苏良摇了摇头,一脸认真。

    “官家有时的仁善,是对法令的破坏,比如此事。一位贤君、圣君,是决不允许自己逾越法令的。”

    赵祯长叹一口气,朝着二人摆了摆手。

    “你们先下去吧,容朕想一想,想明白后给你们一个结果。”

    “是。”

    随即,苏良与赵概便退了下去。

    一出殿,赵概便双腿一软。

    若非苏良手快,迅速将其搀扶起来,他就要瘫坐在地上了。

    稍倾,二人缓缓走到一处无人的长廊上。

    “苏御史,你……你实在太大胆了!你将这两个月判处死刑的官员集中在一起,目的就是向官家说这番话吧!”

    苏良点了点头。

    “你可知,官家最大的优点就是仁善,也是官家最引以为豪的地方。你这样说,有些偏执了,官家若听你之言会不会变得暴虐,暴虐才会害政害民!”

    苏良笑着摇了摇头。

    “依照官家的性格,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暴虐之君,我只是想让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