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心理战、240毫米自行火炮的初登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心理战、240毫米自行火炮的初登场 (第2/3页)

的情报和冷峻的措辞,构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因果链:

    每一处被焚毁的村庄、每一位被屠杀的平民,都对应着传单上某个日军军官的姓名、籍贯、乃至其家乡亲族的详细信息。

    炸东京,你们不是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那换成你的家乡呢?

    似乎是脑补到了家人死在高爆航弹和凝固汽油弹下的惨剧,作战会议室内的佐官们,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寒颤。

    很快,作战科长一咬牙一跺脚,最先做出了表态。

    “我看还是算了吧,反正之前也不是没做过下克上的事情。你们也别犹豫了,难道真的想牵联到本土的家人?”

    “帝国一共就47个一级行政区,满打满算不过37.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没看传单上说吗,八路军空军三个师在不计代价的情况下,仅需八个月就能扬了本土的核心工业区,再14.8个月就能充分轰炸全部次要城镇和军用设施。”

    “对付诸君的家乡,他们甚至只需要用凝固汽油弹引起山火。”

    本次八路军总部制定的心理战战术,被黄河命名为暴行-惩罚的即时反馈。

    这招原本时间线中的阿丑在冲绳就用过,效果出奇的不错,不少九州出身的士兵宁愿被军官枪决,也不愿意连累故里的亲人。

    果不其然,有了出头鸟以后,绝大多数参谋们都下定了决心,只有极个别的中间派还在犹豫。

    为了确保无人泄密,作战科科长决定再加一把火,把所有人全部变成一条绳上的蚂蚱。

    只见他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纸,标题上赫然写着《战犯罪行录》五个大字。

    “最近的事情,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吧。不管是石门,还是跟咱们挨着的保定、邯郸,不少军官乃至是士兵,都在集结的路上死在了八路军狙击手的枪下。”

    “我告诉你们,那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埋伏截杀,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报复。”

    “我在北城的老乡前段时间偷偷告诉我,八路军在暗中收集了一份名单,上面可是有一千多号人呢。”

    “虽然不知道诸位是否榜上有名,但我劝大家还是明哲保身吧。”

    仅靠普通的心理威慑,远不足以遏制鬼子们的暴行。

    想要摁住他们,那必须得见血。

    为最大限度保护冀省百姓,八路军总部参谋团、情报机构联合野三,秘密开展了一项代号为“远东军事法庭”的秘密行动。

    三方通过渗透伪政权档案室、审讯日军战俘、收集幸存者证词,最终汇编出了一份载有1427名华北日军军官的《战犯罪行录》。

    这份档案的恐怖之处,在于其可怕的精确性。

    它上面每一页都标注着罪行日期、地点和遇难人数,并且附有当事人的亲笔签名和作战命令影印件。

    恐惧的迅速传播、内部的士气瓦解,以及华北方面军指挥体系的混乱,一度让高级军官为逃避战犯罪名,刻意模糊化书面指令。

    而部分士兵意识到暴行终将清算,也开始拒绝执行屠杀命令,就像现在的独立混成第39旅团这样。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鬼子?

    很显然,他们并不清楚华北战场上的特工头子是谁。王庸先生的剑,也未尝不利!

    ······

    在心理战和《战犯罪行录》的双重震慑下,作战会议室内的鬼子们很快便达成了一致:阳奉阴违,拒绝执行矢野日出夫的命令。

    当然了,这些老奸巨猾的参谋们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考虑到有一定几率东窗事发,他们果断将摧毁工业区的残害老百姓的任务,甩给了在城中无所事事的伪军们。

    待几名伪军军长离开旅团司令部后,鬼子参谋们集体长舒一口气,就仿佛是扔掉了什么烫手的山芋。

    “好啦,此事作罢。若矢野少将问起,诸位只需说已按《战时条例》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