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张大亦未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4章 张大亦未寝 (第2/3页)

即便是能开,等到这些地都开完了,村里的佃户们又该怎么办?

    “唉。”宁玦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宁玦又跟着吴老二将邻村的正役开支摸了个差不多。

    按今年的粮价基本都在六钱银子上下浮动。

    这也是为什么摊丁入亩一定要在一条鞭法之后施行。

    因为不行鞭法,朝廷压根就不知道究竟该往田亩里摊多少丁银。

    收缴鞭法时的这个粮价注定是不正常的,而灾年、丰年的徭役数量、价格,这些又都是在动态变化的数据,必须在行鞭法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摸出一个大概的区间,而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而宁玦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从百姓这边先调查,再去找粮商预估,才能得出一个大致的数据。

    直到最后一日回到陈老二家,宁玦这才将手中的账簿丢在桌上。

    “锡山的秋收差不多快结束了,我们得告辞了,多谢陈二哥这些天款待。”

    “不妨事,不妨事!”

    陈老二满脸堆笑,宁玦在他家住的这几天给的银子,已经够他们今年缴田赋了,起码今年一家人能过得舒坦一些。

    直到将宁玦一行人送回锡山县城,陈老二还一直死死的攥着宁玦的手,提醒宁玦别忘了常来。

    “怜月,你爹挺客气的啊。”

    怜月略带娇羞的说道:“佥宪说笑了,都是应该的。”

    宁玦闻言一怔:“啥意思?”

    顾清弄这才开口道:“提醒一下,你这几日已经在陈家花了快三两银子了。”

    “多少?!”

    “要借钱吗,小御史?”

    宁玦总算是知道陈老二为什么一直笑的那么开心了。

    恍惚间宁玦甚至都觉得陈老二的背影已经跟吴财主重合了。

    ——

    当宁玦决定直接在锡山试点摊丁入亩之后,宁玦便派人去邹家报了信,喊邹望带着锡山回锡山县衙议事。

    邹望等人也不敢耽搁。

    把人攒的差不多了,便又风风火火的准备返回锡山。

    只不过就在邹望还在码头等船时。

    邹望却是看到了一个老者,抱着一摞书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

    没了师门跟大师兄吕怀在外面遮风挡雨,抱着圣人经典钻研了一辈子“学问”又致仕在即的何迁,像极了一个寻常老缙绅。

    “吉阳先生?”

    邹望一行人看到何迁,均是不由得强忍笑意。

    “有些时日没见过您了,您近来身子可好?”

    邹望嘴上这么说,但就差直接趴到何迁的脸上去观察何迁的伤处了。

    何迁睁开眼,鄙夷的瞥了一眼邹望。

    “邹员外不必看了,老夫的早伤好了。”

    “啊,吉阳先生说甚,先生受伤了吗?我等不知晓啊!”众粮商亦是连连附和。

    邹望等人讪笑打趣几声,这才岔开了话题。

    何迁冷哼一声径自单刀直入道:“是宁克终唤伱们回锡山的吧?老夫随你们同去。”

    何迁都这么说了,邹望也不好拒绝。

    只能是捎上了何迁,直到游船驶入长江,邹望这才注意到何迁怀中抱着的那包东西。

    “吉阳先生,您这是要去锡山印书?我家刚好有书馆,您直接说一声便是了,我给您按便宜些。”

    一缕白发自何迁的发髻中垂在前额,这段时间,何迁明显苍老了不少。

    只见何迁小心翼翼的抱着自己怀中的书本笑道:“不必印了,这就是他宁克终的项上人头。”

    邹望闻言险些跌下船去。

    “甚东西?!”

    周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