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海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1章 海关 (第3/3页)



    “我娘带着我跟村里的乡亲走了六个月来到京师告御状,没有一个衙门敢受我们的状子,若不是有老公爷,我早就饿死在京师街头了!你说他们是来做生意的?!”

    陶师贤的胸口不多时便冒出了数个血窟窿,虽是血流如注,眼中虽有疑惑,嘴角却是带着几分刚刚完成了一场祭祀的祭品一般。

    最终陶师贤用尽了全身的气力面带笑意的看着那大汉从嘴角挤出了两个字。

    “贱民。”

    陶师贤最后的表情,就好似是终于落完了最后一步子一般。

    听着那家丁的痛骂声,站在一旁的宁玦这才大致弄清了陶、谢两家的发迹史。

    正德末,武定侯郭勋总镇两广,汪鋐巡视广东海道。

    嘉靖改元,郭勋回京掌十二团营之后,向嘉靖奏明了广东外海佛郎机人在珠江口烧杀抢掠的情况,意气风发的嘉靖抓到了一个软柿子,旋即降旨汪鋐开战,是谓屯门海战,明朝仿制佛郎机炮自此始。

    只是屯门海战之后,汪鋐、郭勋等人相继北调任用,而广东左布政使也被换成了谢迁谢文正公的胞弟谢迪,而两广总督成了陶师贤的老子陶谐,佛郎机人得以重新上岸,这才有了眼前这大汉上京告御状故事。

    这状子注定不会有人敢接,即便接了也没有用。

    当时连皇位都没坐稳的嘉靖正忙着请谢迁重新入阁帮他站台,谁敢弹劾内阁首辅的胞弟?

    老狐狸们可以忽略边缘的小民百姓,但小民百姓穷其一生也不可能避开庙堂之上的影响。

    那大汉看着在地上已然被捅成筛子的陶师贤,而后却是喘着粗气放声大哭了起来。

    “阿爹,咱们家的仇报了啊!”

    听着那汉子的哭声,宁玦亦是径自轮着手头能拿到的东西朝着陶师贤的尸体上抡了下去。

    一下。

    两下。

    宁玦的表情愈发麻木。

    整个大明只有宁玦一个人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屯门的百姓没有让佛郎机人在屯门站住脚,最终佛郎机人选择了一个距离屯门不远,人烟稀少的半岛。

    而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澳门。

    哪怕是宁玦知道这极有可能是在朱厚照死后的必然结果。

    佛郎机人将重注下在江彬身上输的一干二净后,经东南的倭寇介绍勾结到了陶、谢两家。

    这才有了谢迪、陶谐调任两广的事情。

    大航海泛起的浪花,就这么迎头撞到了东南势家的怀里。

    直到最后,宁玦气喘吁吁的正在了原地,而后从地上捡起了被那汉子扔掉的银锭。

    “逃命去吧。”

    “跟这没关系。”宁玦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才开口道:“回家去吧,罪名我来担。”

    “秉宪,人是我杀得,跟您没关系。”

    “无妨,这是朝廷欠你们的。”

    那大汉犹豫了片刻,最终只得起身,默默的接过了银锭,而后起身消失在了陶家的宅院里。

    宁玦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

    轻蔑的踢了一脚地上陶师贤的尸体,而后端起了一旁的茶壶喝了一口茶。

    只不过当喝完茶之后,宁玦便注意到在陶师贤的袖口中,露出了一份已然装裱好的奏本,就好似是陶师贤早已备好故意让自己看到的一般。

    宁玦捡起地上的奏本。

    却发现那是一份翁万达准备上书朝廷的奏本,只是还没送到内阁。

    当宁玦透过血渍看清楚那奏本上的内容时,才发现了满朝文武一直以来的一个误区。

    大明已然不是两宋了,不止大明的世家在私自出海,各番邦的世家也在私自出海,市舶司这种只能服务于官方贸易的市舶解决不了大明的问题。

    市舶司只会是朝堂伸到海上的一只眼睛,能看到也只有躲在海上的陶、谢两家这样的庞然大物。

    大明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衙门。

    一个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只有关而无市的衙署。

    这个衙署将会让所有出海的势家无论大小全部无所遁形。

    这份奏本里并没有给这个有关而无市的衙署起名字。

    均以督饷代指。

    而这个督饷馆在后世也将获得一个崭新的名字。

    ——海关。

    陶师贤想把所有人全都拉下水!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