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杜青来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八章杜青来信 (第2/3页)

评价,这部社刊可能是育新文学社建社以来作品质量最为齐整的一次。换言之,没有鹤立鸡群之作,也没有滥竽充数之品,整体上很平均。

    我长出了一口气,心想这最后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下学期我也该辞职了。根据我的看法,在这次社刊编辑中表现出色的董春雷完全可以接替我的位置,成为新一任主编。不过这是后话,现在要紧的是如何应对古汉语考试。

    李芸借我一堆课堂笔记供我苦读之后,她自己倒是玩起了失踪,一连几天都是早出晚归的。金普光同学说有一回晚饭后,他看到李芸骑着她的自行车急急忙忙地出了校门,等到书屋都要打烊了,却还不见李芸返回。

    我也有些生疑了,都快期终考了,李芸这个任性的大小姐又不知道在玩什么把戏了。

    七月初,赤日炎炎,连续的高温天气令人心浮气躁,影响了不少同学的临场发挥,不过我托了李芸那些笔记的福,硬是把古汉语考到了七十分,进步不可谓不小。

    这天下午,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嵊州的信,我不记得我在嵊州还有什么朋友了。然而打开信后我就想起来了,这是杜青的来信。他分配到嵊州做了电台记者,一年以来,在嵊州工作得倒还顺利,已经成了某个栏目的主编记者,只是在嵊州这样的小地方,很难找到能一起谈论诗歌文学的好友。他很怀念在育新文学社的那段岁月,在社里与社员们一起喝酒赋诗的快感,在工作之后便荡然无存了。

    杜青问我文学社的现状如何,是不是已经出了社刊,包丽娜现在怎么样了,我又怎么样了。看得出这位前社长对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念着。前几天他碰到了陈一凡,一起聊起大学时代的事,感叹万千。他说他最得意最自豪的一段时光就是眼看着把我和包丽娜挖掘出来,让我们亲手编辑了一本令他无比骄傲的纯文学杂志。

    与陈一凡交谈后,他和一凡都很想再与我们共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