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9章 元旦大战,首日告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9章 元旦大战,首日告负! (第2/3页)

整体大大精修了一遍!

    电影点进去一看,故事的一开始,是幸福的一家人,乔迁进新旅,丈夫是个作家,家里有位佣人,很幸福的日常剧。

    值得一提的是,老二饰演的‘丈夫’,经过化妆师的化妆,头发削成发际线后移的中年油腻样子,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大学生。

    并且,林鱼对这个“丈夫”的形象,进行了极高的塑造!

    怎么说呢,因为一个角色的深度和高度,往往是被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深度给限制住的,如果创作者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他就永远创作不出真正高情商的角色。

    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思想,这种角色必须是导演灵魂的折射,自身的灵魂达不到这个高度,也就塑造不出。

    譬如,这个丈夫的角色,我们通常往往会怎么理解他?

    鬼影实录2里,一个不迷信的配角龙套?

    没有那么简单的,作为丈夫,他是怎么跟妻子相处的?他要维系丈夫的尊严和家庭地位,但他又要尊重另一半。

    他有着足够高的思想和儒雅,所以他会对妻子和女儿犯的错,有自上而下,有取舍的包容。

    他会努力,去学会怎么维系和经营这一整个家。

    但同样,工作上的主次和重要性,也会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

    所以,他在非常着急的情况下,依旧不会表现出急躁,因为他儒雅。

    但他却还是得迫不及待的离开家,因为他事业心使然,他又会耐心的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跟妻子交代好他离开后,怎么安顿女儿。

    这是他城府和为人处世的一种体现。

    看,很复杂对吗,其实就是演员和导演,需要深刻的去理解一位“作家”他的灵魂厚度,然后去演绎它。

    这个角色放在电影里是苍白的,你只有复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才能叫观众相信你这个人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苍白扁平的人物设定。

    哪怕他其实对电影里毫不重要。

    我们举个例子,新三国里就每一个角色都是反例,它烂就烂在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有深度,有厚度,有灵魂的。

    它采用一种很浮夸,像是唱京剧一般的方式在演绎人物,于是看着整部剧像个小丑。。

    譬如,刘备是个有抱负,有野心的人,他有最够深沉的城府和喜怒不形于色,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领袖形象。

    但新三国里就是板着一张脸装老实人说台词。

    譬如,诸葛丞相应该是才华横溢,因此年轻的时候有一丝丝的傲气,有灵气,中后期会有上位者的权威,身系一国之重。

    年老体衰时,力不从心的悲哀。

    新三国里全部只用一种方法来演绎,老实人!

    哭!

    苦大仇深的脸!

    譬如曹操,一代奸雄,他应该是表面上肆无忌惮,言语上放荡无稽,但内心是藏着千般丘壑的,但新三国里表现的是毫无城府,一个咋咋呼呼的人。

    这完全不可能是一国统帅应该有的气场和表现。

    而正面例子,最经典的就是老版三国,司马懿收诸葛亮送的女人衣服。

    作为一代统帅,他最冷静的意识到,这种羞辱,反而是诸葛亮急了。

    所以他的内心应该是赢家姿态。

    而在部下面前安抚,他选择了一句,“为本都督更衣”,他的表演是不急不躁,没有嘲笑诸葛灵黔驴技穷的意思,他只是看破了而已。

    一些更经典的台词就不说了,这是编剧需要极高的个人思想才能写出来的。

    我们可以纵观近十年的电影,几乎快彻底绝迹了这种有深度的人物了,全是平面化的粗糙烂制。

    鬼影实录2里,这个丈夫的角色,就是林鱼反复跟老二讲后,让他理解了这么一个小人物的高度和深度。

    于是一个博学多才,有事业,有妻子和女儿,于是必须有更大的担当的血肉男人,出现了。

    它无法具体言喻,但会让你明白,每一句台词的一顿,眼神的一迟疑,都是有道理的。

    而整个电影仅有的四个人,林鱼全是这般细细调整下来的,一切只为了追求一点……,符合最真实的人物,符合电影伪纪录片模式这一点!

    于是,四个最真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