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9章,吴皇愁后宫干政,司徒嫣料事如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9章,吴皇愁后宫干政,司徒嫣料事如神 (第3/3页)

两个字,而这两个字如醍醐灌顶,令端木漓眼前一亮。

    “只是这样岂不委屈了玄儿和你!”

    “不废不立,我想玄哥和我心意相通。宁愿在一片焦土上打拼,也不愿在京中陪着人唱戏!”

    “而且您主动提出,不仅打消了皇上的猜忌,更能令其愧疚!到时我再去为太子求情,兴许会事半功倍!”司徒嫣无论出什么主意,都是一举数得。

    言犹在耳,昨晚的密谈今日即已成行,没想到司徒嫣不问政事却能猜中皇上的心思。

    “突厥刚刚兵败,又怎会安于现状,老臣以为还是派犬子继续驻守幽州边城为上!”

    “那幽州如今一片焦土寸草不生,朕怎忍心让子恒去边城受苦!”吴皇穆奕心中暗喜,可面儿上却一片忧容,好像真的在为端木玄担心。

    “老臣虽只得一嫡子,可却深知其心性。他心中最是顾念着君臣之义、兄弟之情,如今身为臣子自是要为皇上分忧!”姜还是老的辣,一句话即全了君臣之义,又论了血缘亲情。

    “子恒是个念旧的!”吴皇穆奕心中有愧,反而将自己的自私算到了出主意的皇后身上。觉得正是因为后宫干政挑拨在先,这才坏了他们的兄弟亲情。

    听皇上这话,端木漓一阵心寒,他也是看着七皇子长大的,可如今却和他论起了君臣,这种感觉又怎叫人能不心寒。

    次日早朝,凉仁公即被封了靖北王世袭罔替。而封地竟然除了之前贫瘠的凉州府,还加上了荒芜一片的幽州府,满朝文武无不吃惊,幸而靖北王早就放出风声,不然一众门生只怕就要当堂上书长跪不起了。

    皇上明升暗降,其凉薄反衬托靖北王父子的大肚宽容,可穆奕也知此举做的有些过火,所以除封了其子端木玄为大将军享秩万石,并加封了三等伯爵,只是没有封地,赐府第享三等爵禄,却不能世袭。

    此举总算是安扶了满朝文武百官,可因着此事,皇上甚至一个月未进中宫,皇后对靖北王府的嫉恨倒是更胜从前。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老臣有旨请奏!”新受封的靖北王此时却站了出来。

    “靖北王请起回话!”

    “谢皇上!”端木漓起身,这才躬身请奏,“先皇在位之时曾下旨为犬子赐婚,河阳县主去年已行过及笄之礼,可因犬子一直戍守边城与突厥对战,这才耽误了婚期,如今犬子与河阳县主同在京中,老臣请旨希望能早日为犬子完婚!”

    “正该如此!朕准了!钦天监太史令何在?”

    “臣在!”

    “你速选黄道吉日送至靖王府!”

    “臣遵旨!”太史令虽不是靖北王的人,可眼见功臣被贬心中多少也有些难过,这点儿小事自是上心尽力。

    早朝散尽,国公府即改为靖北王府,皇上本欲为其另辟府第,却被靖北王婉拒了,只说臣已老住的习惯了不想搬离。

    吴皇虽未赐府第,可却仍赏了不少的金银。这些端木漓分文未留,全给了儿子。

    “太史令给靖北王请安!”

    “太史令大人无须多礼,请就坐!”靖北王府外院书房中,太史令拿着钦天监算出的吉日过府相商。

    “四月初六宜婚嫁,这一月只这一天大吉,只是这日子太近了些,只怕靖北王府准备不易,依下官所见,不如选在五月初十,至少可有一月的准备时间!”

    “多谢太史令大人费心,府中去年初就已着手准备,日子老夫会与司徒府再行商议,还请太史令回皇上,老臣多谢皇上记挂体恤!”

    “是,下官这就回宫面圣!”送走太史令,端木漓叫来儿子端木玄。

    “玄儿,五月初十只怕不行,依着皇上的性子,怕是不出五月就会让你去戍守幽州边城。可是眼下已三月下旬,离四月初六不过十数日,这又太紧了些?”端木漓还从未如此为难过。

    “父亲,嫣儿不在乎这些的,就四月初六吧,我这就去告诉她!”(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